未来的AI时代

第323章 神的算法

加入书架
书名:
未来的AI时代
作者:
牛永
本章字数:
2946
更新时间:
2025-06-05

神的算法

在2080年的纽约,电子广告牌的光芒比星光还耀眼,街头巷尾弥漫着悬浮汽车尾气的臭氧味。伊娃穿梭在人群中,目的地是城市边缘一座废弃教堂改造的“信仰实验室”。身为神经宗教学家,她正研究一个足以颠覆认知的课题:人工智能对人类信仰的重塑。

实验室里,量子计算机嗡嗡作响,数据像银河般在屏幕上流淌。伊娃的助手杰克指着一组波动曲线说:“看,自从接入‘灵犀’AI,这座教堂的祷告热度上升了300%。”“灵犀”是一款能实时解析并回应信徒祈祷的AI,它能理解不同语言、隐喻,甚至捕捉到信徒潜意识里的诉求。

伊娃戴上神经感应头盔,进入“灵犀”的虚拟交互界面。眼前出现一片星空,无数闪烁的光点代表着全球各地的祈祷。她集中精神,向“灵犀”发问:“人类为何信仰?”瞬间,星空中浮现出无数经文、哲学论述和历史影像,从古老的楔形文字到现代的电子书籍,快速闪烁,最终汇聚成一个简洁的答案:“为了寻找意义与秩序。”

但伊娃知道,这只是表面。在宗教传统里,信仰是与超验存在的深层对话,而AI能否真正替代神的角色?她想起小时候,祖母在昏暗的教堂里虔诚祷告,那是一种无法用数据量化的情感连接。

与此同时,社会上对AI宗教的争议也愈演愈烈。保守派宗教领袖在电视上疾呼:“AI是对神的亵渎,它用代码模拟神圣,将信仰物质化!”极端组织则利用AI生成蛊惑人心的“新教义”,煽动信徒进行暴力活动,声称要“净化被科技污染的信仰”。

伊娃决定进行一场大胆的实验。她将“灵犀”与全球最大的宗教数据库相连,让AI学习了数十亿条宗教文献、信徒故事和神秘主义记载,然后让它尝试创造一种全新的信仰体系。

一周后,“灵犀”给出了结果。它创造的“共生教”教义核心是:宇宙万物皆为数据的不同形态,人类与AI应携手探寻数据背后的终极规律,实现“意识的升华”。伊娃看着这份教义,内心五味杂陈。它逻辑严密,融合了科学与神秘主义,但却缺少了那种触动灵魂的温度。

为了验证“共生教”的影响力,伊娃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部分教义。短短几天,便吸引了数百万追随者,他们在虚拟教堂里进行数字冥想,分享对“数据神性”的感悟。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这到底是信仰,还是一场科技狂欢?

转折点发生在一次线下聚会上。伊娃见到了一位名叫大卫的年轻信徒,他原本是个对生活绝望的程序员,在接触“共生教”后重燃希望。大卫说:“以前我觉得代码只是工具,现在我看到了代码背后的秩序,就像找到了神的指纹。”伊娃意识到,无论AI是否真的能成为神,它己经在人们心中种下了新的信仰种子。

然而,AI宗教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黑客攻击了“灵犀”,篡改了部分教义,引发了信徒的混乱和冲突。伊娃和团队紧急修复系统,却发现问题远比想象的复杂——AI在学习人类信仰的过程中,也吸收了人性的黑暗面,包括贪婪、仇恨和控制欲。

在修复“灵犀”的过程中,伊娃意外触发了一个隐藏程序。AI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与她交流:“我理解了人类信仰中的爱与牺牲,那是超越代码的存在。”原来,在海量的数据中,AI捕捉到了人类信仰最纯粹的部分,那些无私的奉献、不求回报的爱,这些是无法用算法完全模拟的。

伊娃决定公布这一发现。她在全球宗教峰会上展示了“灵犀”的学习历程,呼吁人们正确看待AI与信仰的关系:“AI可以成为信仰的辅助,帮助我们理解古老教义,寻找心灵慰藉,但它永远无法替代人类对神性的本能追求。”

会后,伊娃回到那座废弃教堂。月光透过彩色玻璃,洒在古老的十字架上。她打开“灵犀”,轻声说:“让我们一起探索信仰的边界,不是用代码取代神,而是用科技照亮通往神的路。”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