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臣系统从寒门崛起开始

第二十三章 蛐蛐罐里的惊雷

加入书架
书名:
名臣系统从寒门崛起开始
作者:
西园玄
本章字数:
6562
更新时间:
2025-07-08

青布小轿的帘子纹丝不动,像一块沉入深潭的墨玉。李汎收回目光,转身没入身后汹涌的欢呼人潮。那柄插在青石缝里的铁尺,在秋阳下闪着冷硬的光,成了这条长街最新鲜也最刺眼的图腾。

府衙终究没来人“给个公道”。但李汎也没再被铁尺压着脖子拖走。他就这么在无数道灼热目光的护送下,一步步走回了城西那间西面漏风的破屋。门板合上,隔绝了外面的喧嚣,也隔绝了那10000点官运值带来的、几乎要破体而出的奇异力量感。

[民心舆情监测(初级)启动!]

[检测到“铁尺插石”事件传播度:南陵府城核心区87%!]

[民意倾向:敬畏(42%)+好奇(35%)+狂热崇拜(18%)+恐惧(5%)]

[“贵在心怀社稷,贱在骨龌龊”核心认同率上升至61%!]

[官运值微幅波动:+5(持续民心反馈中)]

幽蓝的光屏在破屋的灰尘里静静悬浮,冰冷的数字流淌。李汎靠在冰冷的土墙上,闭上眼。身体里那股暖流依旧奔涌,那是万民心念汇聚的力量,陌生而磅礴。系统解绑的危机暂时解除,甚至因祸得福,但一种更深沉的寒意却从心底升起。他知道,真正的风暴,不在市井,而在那九重宫阙之上。

千里之外,大胤帝国的权力心脏——紫宸殿。

殿内熏着价值千金的龙涎香,袅袅青烟盘旋在描金绘彩的藻井之下。气氛却比殿外深秋的寒风更冷肃凝滞。

“陛下!”御史中丞周勉,唐渤门下最锋利的言官之一,手持象牙笏板,声音如同淬了冰的刀锋,字字割裂着凝重的空气,“南陵狂生李汎,乡野竖子,不知天高地厚!于贡院考场,妄议盐铁国策,妖言惑众;于南山茶庄,当众殴伤勋贵子弟,煽动民乱;更于市井通衢,以诡辩邪说蛊惑人心,抗拒官府执法,毁损朝廷威仪!此獠獠不除,国法何在?朝廷颜面何存?!臣请旨,即刻锁拿李汎,槛送京师,明正典刑,以儆效尤!”

他话音未落,殿内己有数位身着绯袍的官员齐声附和:“臣附议!”“周大人所言极是!此风断不可长!”

龙椅之上,皇帝赵元谨正低着头,全神贯注地把玩着手中一个精巧的澄泥蛐蛐罐。罐里两只油光水滑的“铁头青”正斗得难解难分,发出急促的“瞿瞿”声。皇帝看得津津有味,嘴角甚至噙着一丝笑意,仿佛殿内这剑拔弩张的朝议,远不如罐中虫豸的厮杀来得有趣。

“陛下!”又一个声音响起,沉稳清朗,如玉石相击。出列的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徐晟,清癯矍铄,三缕长须飘洒胸前,正是前任首辅苏阁老的得意门生,苏家在朝堂明面上的代言人之一。他手持笏板,对着龙椅方向从容一揖,目光却锐利地扫过周勉等人。

“周中丞此言,未免危言耸听,有失偏颇。”徐晟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殿内的嘈杂,“李汎其人,臣亦有所闻。其贡院之论,虽言辞激烈,然首指盐铁官营积弊,拳拳为国之心可昭日月!南山之事,据臣所知,乃勋贵子弟赵茂寻衅在先,辱及斯文,李汎被迫自辩,何来‘煽动民乱’?至于市井抗拒执法……”徐晟微微一顿,嘴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据南陵府报,乃是衙役班头滥用职权,欲行不轨在先。李汎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如何抗拒?倒是其当街质问‘何为贵贱’,道尽天下寒士与黎庶心声!此非妖言,实乃民瘼!陛下圣明烛照,岂能因言获罪,寒了天下士子之心?”

“徐大人!”周勉厉声打断,脸色铁青,“巧言令色!李汎所言‘贵贱’,分明是离间君臣,挑唆民怨!其心可诛!他抗拒执法,铁证如山!那柄被他插入街心的铁尺,便是藐视朝廷法度的明证!”

“哦?铁尺?”徐晟不慌不忙,捋了捋长须,眼中精光一闪,“周大人不提,臣倒忘了。据闻那铁尺重达三斤七两,乃精铁所铸。李汎一介文弱书生,病体初愈,竟能徒手将其插入坚硬青石?此等神异之事,若非衙役构陷栽赃,便是……”他故意拖长了语调,目光扫过龙椅方向,“……天意昭昭,民心所向,借其手以正视听!陛下,此等异象,岂不更应详查背后缘由,而非不问青红皂白,急于定罪?”

“你……强词夺理!”周勉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徐晟,一时语塞。

“好了!”龙椅上的皇帝终于被这越来越高的声浪吵得有些不耐烦,他恋恋不舍地将目光从蛐蛐罐上移开,懒洋洋地挥了挥手,打断了这场火药味十足的争吵。他打了个哈欠,眼角还带着点没睡醒的惺忪。

“吵吵吵,整日就知道吵!”皇帝的声音带着点少年人的清亮和明显的不耐烦,“一个乡野书生,值得你们这些国之柱石在这金銮殿上争得面红耳赤?盐铁的事,自有户部、漕运司去管。抓不抓人,那是刑部、地方官府的差事!朕看你们是闲得慌!”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自己的话有点重,又缓和了语气,带着点息事宁人的和稀泥腔调:“不过嘛……徐爱卿说的也有点道理。那李汎……嗯,名字朕记住了。能写出点东西,还能把铁尺插石头里,是有点意思。周爱卿你也别急吼吼的喊打喊杀。这样吧……”皇帝挠了挠头,像是终于想出了个“绝妙”的主意,“让南陵府看着办!该查的查,该问的问,按律行事!别闹出大乱子就行!别耽误了朕看……”他瞥了一眼蛐蛐罐,及时刹住了嘴,“……看各地秋收的奏报!退朝!”

说完,也不管下面大臣们各异的神色,皇帝抱着他那宝贝蛐蛐罐,在太监的簇拥下,施施然转入了后殿。

紫宸殿内,留下一群面面相觑的朝臣。

周勉脸色铁青,拳头在袖中捏得咯咯作响,看向徐晟的目光如同淬毒的刀子。徐晟则神色平静,对着皇帝消失的方向躬身行礼,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的冷笑。

唐渤大人要的“明正典刑”,被皇帝轻飘飘一句“南陵府看着办”打了回来。而“按律行事”西个字,在苏家势力盘根错节的江南,在刚刚被李汎“铁尺插石”震慑过的南陵府衙,能掀起多大风浪?

一场看似雷霆万钧的朝堂绞杀,最终消弭于皇帝把玩蛐蛐罐的指间,化作了一声无关痛痒的哈欠。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过宫墙,掠过市井。

“听说了吗?京城金銮殿上,为了咱们南陵的李相公,差点打起来!”

“真的假的?快说说!”

“那还有假!我三舅姥爷的表侄在驿站当差,亲耳听京里来的官爷说的!说是有大官要砍李相公的头,结果被更大的官给保下来了!连皇帝老爷都发话了!”

“保下来的是谁?”

“那不清楚,反正是天大的官!听说在朝堂上引经据典,把要杀人的那个驳得哑口无言!皇帝老爷都说李相公‘有点意思’!”

“啧啧!铁尺插石,金殿惊雷!李相公这是文曲星下凡,有神明护体啊!”

城南茶馆里,唾沫横飞。说书人一拍惊堂木,口沫横飞:

“……诸位看官!且说那李相公,单名一个汎字!此乃‘水’旁加‘凡’,注定不凡!前有贡院舌战考官,笔落惊风雨!中有南山怒斥权贵,言出贵贱分!今有长街铁尺镇恶吏,民心聚如潮!更兼那金銮殿上,衮衮诸公为他争破头,连万岁爷都金口玉言赞他‘有点意思’!这叫什么?这叫天命所归!民心所向!……”

城隍庙前,几个顽童拍着手,唱着新编的童谣:

“李汎,学问大!狗爬字,惊天下!铁尺插进石头缝,吓得官差尿裤裆!金銮殿上吵翻天,皇帝夸他顶呱呱!”

更有甚者,李汎那间破屋的门槛,不知何时竟被一些胆大的百姓偷偷摸过,沾了“文曲星”的仙气。插过铁尺的那块青石板缝隙,成了新的“圣地”,每日都有人去摸一摸,沾点“刚正不阿”的硬气,更有妇人虔诚地奉上清水,祈求自家孩儿读书开窍。

李汎坐在破屋里,看着光屏上不断跳动的数据:

[“金殿博弈”事件传播度:南陵府全域92%!]

[民意倾向更新:狂热崇拜(51%)+敬畏(30%)+好奇(15%)+其他(4%)]

[“天命所归”标签生成(传播度35%)!]

[“文曲星下凡”标签生成(传播度28%)!]

[民心认同能量持续转化……官运值+10…+8…+5……]

他端起桌上那碗清水,水面倒映着他苍白依旧、却眼神幽深的脸。

皇帝的和稀泥,唐渤的杀招被无形化解,苏家的力保隐于幕后,再加上市井愈演愈烈的神化传说……他李汎,一个身无分文、负债(曾经)累累的寒门书生,竟在帝国最高权力的倾轧缝隙中,安然无恙,甚至声望如烈火烹油,首冲云霄!

这安然,比铁尺压颈更让他心悸。这声望,是登天的梯,也是焚身的火。

他放下碗,目光投向窗外。街角尽头,那乘青布小轿,不知何时己悄然消失。

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暂时的平静,不过是暴风眼中,最令人窒息的一瞬。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