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魂穿崇祯,朕命你背锅

第75章 重生者?

加入书架
书名:
曹操魂穿崇祯,朕命你背锅
作者:
渝与琰
本章字数:
4558
更新时间:
2025-04-12

张宪看着眼前两位绝色佳人。

李香君眼波似春水凝烟,柳如是眉黛如远山含翠,教人挪不开眼。

表弟嘴角火泡在记忆里一闪,他咂了咂嘴。

这般绝色合该配真龙,我张二爷消受不了。

老魏深谙官场之道,说不得还有藏货。

不妨再去逼迫一番。

寻着更好的,表弟既得了眼前二美,总不好再开口讨要。

想到这里,张宪心中好受了些,领着她们出了门。

见到二女,曹操手中朱笔“啪嗒”落在宣纸上。

李香君鬓边珠钗折射的碎光,恰似当年蔡琰抚琴时坠落的泪珠;

柳如是转身时披帛翻卷的弧度,竟与貂蝉月下起舞的裙裾重叠。

两个烫了千年的名字,生生咬碎在齿间。

蔡文姬、貂蝉,你们此生来追随朕了吗?

恍惚间,他仿佛回到了建安七年的铜雀台。

蔡文姬抱着焦尾琴从廊下走过,素麻衣袂扫过新落的雪,脖颈仰起的弧度像极了此刻捧着茶盏的李香君。

那年他扶着冰凉的栏杆,看貂蝉提着莲花灯穿过回廊,灯影里纤腰款摆的模样,竟与柳如是方才俯身拾帕的姿态分毫不差。

“爷?”

李香君奉上的茶汤腾起白雾,曹操猛然惊醒。

指尖触到温软柔荑的刹那,前世未能扣住陈留才女腕子的遗憾,今生攥着江南佳人的实感。

原来轮回不是孟婆汤能洗净的,那些求而不得的执念,终究会凝成琥珀,坠在新时代美人鬓角。

曹操接过茶盏,目光灼灼。

“李姑娘、柳姑娘,且坐,你们可曾听过三国之事?”

李香君笑靥如花,温声应道。

“公子说的可是刘关张桃园焚香、赤壁连船、子建七步成章?幼时趴在书塾窗棂下,倒也听过几句。”

柳如是亦点头。

“贱妾在嘉兴时常走书肆,坊间话本多是那段英雄乱世,曹公、诸葛、公孙几家,字字珠玑,贱妾不敢妄评,只佩服得紧。”

曹操抿了一口茶,忽地问道。

“可曾听过蔡文姬归汉时,焦尾琴里藏着的《胡笳十八拍》?”

李香君闻言怔住片刻,神情中流露出几分迟疑。

“蔡文姬么……听过此名,然那《胡笳》之事,奴家实在不知。”

曹操指尖一顿,沉默片刻,陷入短暂的沉默,目光仿佛穿透了帘幕,也穿越了时光的深壑。

“那貂蝉呢?董卓之事、王允连环计,凤仪亭下那一拜,可曾有人传过?”

柳如是蹙眉思索:“凤仪亭这个名字,贱妾实在未曾听说过。”

那一瞬间,曹操心头仿佛有什么东西轻轻崩塌。

他合上手中的茶盏。

原来……你们与我不同。

青梅煮酒的余温、铜雀台锁着的东风,都碎成她们眼中陌生的潋滟波光。

眼前这两道倩影并非他昔日所识之魂,唯有他一人,是从旧梦中醒来的过客。

轮回终究是单程的孤旅,铜雀台春雪早化在千年风尘里。

曹操沉默了片刻,终于轻轻一笑,叹息声中却无半点沉重。

他按了按眉心,仿佛将那千年风霜一并抹去,眼神再落在李香君与柳如是身上时,己不复深邃沉郁,反多了几分世俗春意。

鬓边珠翠,眼底粼粼,皆美人也,皆今生所遇。

既这些浮生旧梦无处追索,又何妨贪杯恋香,醉卧美人膝下?

“二位姑娘,今夜月华清雅,不若饮酒作乐,亦可解一番寂寥。”

李香君掩唇而笑,眉目婉转。

“公子若以为奴等只会侍酒,当真小觑香君了。”

柳如是轻轻拨弄琴弦。

“贱妾琴艺虽拙,然若公子愿听,倒也敢班门弄斧。”

轻歌曼舞,香风扑面,曹操大笑,亲自执壶斟酒,与她们举杯对酌。

言语间或调笑逗趣,或品评风月,皆有恰到好处的暧昧与分寸。

他偶出机锋,李香君早用转语化解;他故意出了一句建安年间才有的文词,柳如是便即兴为之和诗,让他目露惊艳。

“你们二人,莫非真是上苍赐予我的知音?”

“若有缘,何惧江山隔水。”

他走到两女中间,左右拥之。

“今夜良辰美景,何不尽享此刻?”

二女相视一笑,默契的依偎在曹操身旁。

烛影剪红,夜风轻拂帘幕,欢语与琴音交织,恍如旧时铜雀舞。

今夜无梦。

……

翌日清晨,曹操披衣起身,精神如沐春风。

他负手立窗,看园林露重花明,心中别有波澜。

回身望去,二女各自斜倚榻前,一人眉间沉静;一人仍抱琴入梦。

齐人之福不独是声色犬马,若美人与江山并行?

这江山,或许更有趣些。

曹操迈步走出房门,沿着回廊来到前厅。

刚在厅中落座,王承恩快步上前,躬身禀报。

“皇上,布政司衙门来了一位朝鲜参客。陈大人特来通报,言说有要事觐见。”

朝鲜参客?

这外邦来客,难道是藩国出了事?

如此多事之秋,若是藩国相求,答应还是不答应?

陈奇瑜不可能告诉他,朕在西安府。

前来觐见,必有重大消息。

“朕不见什么参客,大伴,你代朕去问问,有何事。”

王承恩应声而去,快步穿过庭院。

到门房,一眼便认出那所谓“参客”,实为陆逵假扮。

当即做了决断,对候在外的两人道。

“公子说了,请这位朝鲜贵客见面聊聊。陈大人且在偏厅稍候片刻。”

陈奇瑜虽有疑惑,不敢违逆,拱手应下。

一路上。

王承恩问道,“陆指挥使,如何来了此地?”

陆逵警觉的左右看了一眼,欲言又止。

王承恩见状,摆了摆手,语气放缓。

“这里无碍,有话尽管与咱家说。”

“我从赫图阿拉跟着晋商商队沿着山海关到了陕北,然后辗转到了绥德。”

“绥德!”

王承恩闻言脸色大变,声音不自觉提高。

“闯贼?”

陆逵缓缓点头,证实了他的猜测。

“是的,我在山寨住了五日。等晋商离开后,我才跟着走。与我一起的还有一人,建州图伦泰,他是正蓝旗副旗主苏克萨哈亲侄子。”

“你带了鞑子到西安府?”

王承恩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的盯着陆逵。

“这厮非要见洪制台。我哪敢往官衙领?先送去布政司探探路。”

王承恩思索片刻,点了点头。

“你做的对,是该让亨九先生备个章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