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辑要

道德眞經四子古道集解卷之九

加入书架
书名:
道藏辑要
作者:
用户68674337
本章字数:
10614
更新时间:
2025-07-09

古襄寇才質集

古之善爲道章第六十五此章南華/經言上古

大道至德之世不尚賢不使能上如/摽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爲義

相愛而不知以爲仁實而不知以爲/忠當而不知以爲信蠢動而相使不

以爲賜是故行而無迹/事而無傳民樸易治也

古之善爲道者

南華經曰玄古之君天下無爲也天德而

己矣

非以明民

通玄經曰至忠復樸民無僞匿

將以愚之

南華經曰南越有邑焉名爲建德之國其

民愚而樸則易治矣

民之難治

南華經曰今周學智巧文華不足以定天

下民難治矣

以其智多

南華經曰上誠好智而無道則天下大亂

矣故桀紂天下每每大亂罪在於好智今

民之難治以其智多也

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通玄經曰是故以智爲治者任一人之才

難以持國爲智惠者則生姦姦俗亡國之

風也故以智治國國之賊

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通玄經道原篇曰古者不以智治國國之

知此兩者

南華經曰去小智而大智明矣

亦楷式

通玄經曰以文智慮爲治者苦心而無功

獨任其智失則多矣好智窮術也以智生

患以智備之譬猶撓水而欲求清也難矣

知其治之本者去巧智而己無爲自化

常知楷式

通玄經曰今欲學其道不得清明玄聖專

守文籍必不能爲治矣

是謂玄德

通玄經曰古者聖人執玄德於心而化馳

若神唯同乎大和持自然應者爲能有治

是謂玄德

玄德深矣遠矣

通玄經自然篇曰上古聖人與天地相保

公正修道人道深即德深德深即功名遂

成此謂玄德深矣遠矣

與物反矣

通玄經曰其與物反矣注云長處不智故

謂反矣

然後乃至大順

南華經曰與天地相合其合緡緡若愚若

昏是謂玄德同乎大順

江海爲百谷王章第六十六此章通/玄經言

上古聖人以道鎭之退而勿有法於/江海不爲其大功名自化故能成其

王人之情性心服於德不服於力德/在讓不在爭是以古之聖人欲貴於

人者先貴於人欲尊於人者先尊於/人欲勝人者先自弱欲卑人者先自

卑故貴賤尊卑道以制之以其言下/人以其身後人即天下樂推而不厭

戴而不重此德重有餘而氣順也故/知與之爲取後之爲先即幾於道矣

德施天下守之以讓先王所以/守天下故能長乆法海讓王也

江海所以能爲百谷之王者

通玄經自然篇曰江海窪下百川歸之能

成其廣

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

通玄經曰江海因下爲之天池即淵德魚

鼈歸焉故海不讓東流大之至也

是以聖人

通玄經曰江海處地之不足故天下歸之

奉之聖人卑謙辭讓者見下也見下故能

致其高矜者不立南華經曰昔者堯舜讓

而帝之湯武爭而王之白公爭而滅之

欲上人以其言下之

通玄經道德篇曰欲上人者必以其言下

之天下必效其歡愛莫不推讓

欲先人以其身後之

通玄經曰欲先人者必以其身後之天下

進其仁義而無苛氣

是以處上而人不重

通玄經道原篇曰是以處上而人不重居

前而人不害天下歸之姦邪畏之

處前而人不害

通玄經曰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人不害

雖絶國殊俗蜎飛蠕動莫不親愛也

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

通玄經曰即天下樂推而不厭無之而不

通無往而不遂故爲天下貴

以其不爭

通玄經自然篇曰古之善爲君者法江海

爲下也江海窪下不爭百川歸之故莫能

與之爭故道不以雄武立在天下推己不

在於自取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通玄經曰常人之道多者不與聖人之道

卑而莫能上以其不爭於萬物也故天下

莫能與之爭

天下皆謂章第六十七此章通玄經/言夫道者約

而能張幽而能明柔而能剛含陰吐/陽而章三光日月以之行山以之高

淵以之深禽以之飛獸以之走麟以/之遊鳳以之翔以卑取尊以亡取存

以退取先夫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爲天下先上古聖人守柔弗强退

而勿有不敢驕奢功名自化故能/成其王可以長乆三寳廣大也

天下皆謂我道大

通玄經曰我道無爲無所私受也

似不肖

通玄經曰我德含愚而容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通玄經曰古之善爲君者法江海無爲處

不肖之地故爲天下王

若肖乆矣其細也夫

通玄經曰古者聖王聰明智惠守之以愚

無爲而天下治

我有三寳

通玄經曰我道有三寳以卑取尊以儉取

廣以退取先

保而持之

通玄經曰夫道者以其保之

一曰慈

通玄經曰天地之道大以小爲本卑以自

二曰儉

通玄經曰天地之道多以少爲始儉以自

三曰不敢爲天下先

通玄經曰天地之道先以後爲主後以自

夫慈故能勇

通玄經曰上古聖人法道之卑者所以自

下也卑則尊此天道之所成也

儉故能廣

通玄經曰上古聖人法道之儉者所以自

少也儉則廣此天道之所成也

不敢爲天下先故能成器長

通玄經曰上古聖人法道之退者所以自

後也退則先此天道之所成也

今捨其慈且勇

通玄經曰末世人性好强而惡弱而不知

失强梁者亡

捨其儉且廣

通玄經曰末世人性好奢而惡儉而不知

失驕奢者亡

捨其後且先

通玄經曰末世人性好先而惡後而不知

失爭先者喪

死矣

通玄經曰勇强之本務在卑弱廣用之本

務在儉約爭先之本務在謙退三者旣失

國家喪亡

夫慈以戰則勝

通玄經曰故道不以堅强勝在天下自服

不在於自取柔弱則勝

以守則固

通玄經曰末世城高池深不足以爲固善

守者無與禦

天將捄之

通玄經曰天之道損盈而益寡洞靈經曰

道德盛則鬼神助可謂有德者也

以慈衛之

通玄經曰世治則以義衛身世亂則以身

衛義

善爲士者章第六十八此章南華經/言魏武侯謂

徐無鬼曰吾欲愛民而爲義偃兵其/可乎徐無鬼曰君兵如鶴列於麗譙

門之間陣無以徒驥於錙壇之宫豈/爲偃兵古者無藏逆於得無以巧勝

人不以謀勝人不以戰勝人今夫殺/人之士民兼人之土地以養吾和與

吾神者其戰不知孰善勝之惡乎在/君若勿己爲脩胸中之誠以應天地

無爲之情而不攖撓夫民死己脱矣/君將惡乎用夫偃兵哉古之善士者

不武善戰者不怒用/賢不爭天下太平也

善爲士者不武

洞靈經曰甲兵不足以恃强

善戰者不怒

通玄經曰古善用兵者畜其怒怒畜而威

可立也

善勝敵者不爭

通玄經曰善戰者無與鬪乗時勢因民欲

而天下服

善用人者爲之下

通玄經曰古善用人者若蚈之足衆而不

相害若舌之與齒堅柔相摩而不相敗夫

夏后之璜不能無瑕明月之珠不能無穢

然天下寳之者賢人也不以小惡妨大美

夫志人之所短忘人之所長而欲求賢於

天下即難矣

是謂不爭之德

通玄經曰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

得者必柔弱者也能成霸王者必勝者也

能勝敵者必德者也

是謂用人之力

通玄經曰愛賢之謂仁敬賢之謂禮

是謂配天古之極也

通玄經曰千乗之國行文德者王萬乗之

國好用兵者亡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此章通玄經/言用兵有五

有義兵有應兵有忿兵有貪兵有驕/兵誅暴救弱謂之義兵敵來加己不

得己而用之謂之應兵爭小故不勝/其心謂之忿兵利人土地欲人財貨

謂之貪兵持其國家之大矜其人民/之衆欲見賢於敵國者謂之驕兵義

兵王應兵勝忿兵敗貪兵死驕兵滅/此天之道也今戰國亂臣賊子用兵

輕敵掩襲不備先僣致/禍也禍莫大於輕敵

用兵有言

通玄經上禮曰以奇用兵奇逸爲勞奇飽

爲飢奇靜爲動奇治爲亂奇後爲先何往

而不勝後者勝矣

吾不敢爲主

通玄經曰先唱者窮之路也

而爲客

通玄經曰後動者建之源也

不敢進寸

通玄經曰屈者所以求伸也

而退尺

通玄經曰屈寸以伸尺君子爲之

是謂行無行

通玄經曰舉兵以爲人者衆助之以自爲

者衆去之

攘無臂

通玄經曰衆之所助雖弱必强

仍無敵

通玄經曰衆之所去雖大必立

執無兵

通玄經曰古者懷制勝利於不戰而罷兵

也諸侯賔伏此用兵之上也

禍莫大於輕敵

通玄經曰武勇以强梁死辯士以智能困

能以智而知勝不能以智不知其敗勇於

一能察於一辭可與曲說未可廣應

輕敵則幾喪吾寳

通玄經上德篇曰老子觀影而知持後後

動者未嘗失宜故聖人曰無因循常後而

不先譬若積薪後者爲上

故抗兵相加

通玄經曰聞敵國之君有暴厲其民者即

舉兵而臨其境而敵相當欲交兵接刃後

者勝矣

哀者勝矣

通玄經曰所謂後者聖人守靜道拘雌節

因循而應變常後而不先功大靡堅不能

與爭也後者勝矣

吾言甚易知章第七十此章沖虚經/言商太宰見

孔子曰丘聖者歟孔子曰聖則丘何/敢然則丘博學多識者也商太宰曰

三王聖者歟孔子曰三王善任智勇/者聖則丘不知太宰曰五帝聖者歟

孔子曰五帝善任仁義者聖則丘弗/知太宰曰三皇聖者歟孔子曰三皇

善任因時者聖則丘弗知商太宰大/駭曰然則孰者爲聖孔子動容有間

曰西周之人太史老聃有聖者焉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

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可謂大聖人矣/故老聖曰吾言大道無爲之化也

吾言

南華眞經曰老聃明白於天地無爲簡易

之德者此之謂大宗大本大宗師也

甚易知

通玄經曰治大國者道不可小國地廣者

制不可狹王位高者事不可煩治民衆者

教不可苛事煩難治法苛難行求寡難贍

大較易爲之智曲辯難爲治故無益於治

有益爲亂者聖人不爲也無益於用有益

於費者智不行也故功不厭約事不厭省

求不厭寡功約易成事省易治求寡易贍

其易行

通玄經曰河以逶迤故能遠山以陵遲故

能高道以優游故能化夫通於一技審於

一事察於一能可以曲說末可廣應於治

要也道之言曰芒芒昧昧與天同氣同氣

者帝同義者王同功者霸無一焉者亡故

不言而治無事而化是以天心動化無爲

者也故有道以治之法事少足以治無道

以治之法事多足以亂

天下

通玄經曰末世天下民甚拘於小好而塞

於大道不能知行也

莫能知

通玄經曰末世小學蔽德不能知也南華

經曰古者德固不小識後世小識傷德不

能知也

莫能行

通玄經曰末世小善塞道不能行也南華

經曰古者道固不小行後世小行傷道不

能行也

言有宗

通玄經微明篇曰言有宗事有君至言去

事有君

通玄經精誠篇曰言有宗事有本至爲去

夫唯無知

通玄經曰末世小學爭魚者濡逐獸者趍

淺之人所爭者末矣夫唯無知

是以不我知

通玄經曰末世小道失其宗本技能雖多

濡沬淺涸不如寡言害衆著倕而使斷其

指以明大巧之不可爲也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稀

沖虚經曰西周之人太史老聃有聖者焉

不治而不亂不言而自信不化而自行簜

蕩乎民無能名焉可謂大聖人矣

則我者貴

通玄經曰幽隱玄默無爲而治不知所爲

而功自成者聖人也所貴乎道者貴其龍

變也唯神化爲貴

是以聖人

南華經曰不離於宗謂之天人以天爲宗

以德爲本以道爲門兆於變化謂之聖人

被褐懷玉

通玄經曰玉在山而草木潤珠在淵而岸

不枯道在中而形自治

知不知上章第七十一此章南華眞/經言道不欲

雜雜學士多多則擾擾則亂亂則憂/患斯起憂而不能救其書學上賢也

以平教化正獄訟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澤施於下萬民懷德至其衰也朋

黨比周各推其與廢公趣私内外相/舉姦者在位賢者隱處古之道德有

蔽塞在於諸子之書是者儒家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駮駮雜無治

其言也繁亂不中於用墨家墨翟禽/滑釐不與先王同毁古之禮樂墨子

稱禹道將使後世之墨者必自勞苦/名家宋鈃尹文作爲華山之冠以自

表以爲無益於天下法家彭蒙田駢/愼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於死人

之理公孫龍縱横辯者之徒能以辯/服人口不能以辯服人之心皆書學

巧智教民僞端而縱之於僻邪淫而/棄之以法隨之以刑雖殘賊天下不

能禁其姦也獨在巧智失則多矣好/智窮術也以智治國國之賊山生金

石生玉反相剥木生蟲還自食人生/學還自亂上多學下多事上多事下

煩亂故以湯止沸沸乃益甚知其無/爲治之本者去火而己無爲自正今

諸子之書邪說姦言/爲天下繁亂之蔽也

知不知上

通玄經符言篇曰古士善用道者無爲自

化終無害也故曰知不知上

不知知病

通玄經曰今士不知道者有爲自亂福爲

禍也故曰不知知病

夫唯病病

通玄經曰下士衆人皆知書學利利利學

爲病而不知病病

是以不病

南華經曰南榮趎曰里人有病里人問之

有病者能言其病愼不病乎

聖人不病

南華經曰然其病病者猶不病也

以其病病

南華經曰若趎之聞大道譬猶飲藥以加

病也能除有病之病而不病矣

是以不病

通玄經曰惟古聖人知道病之無病

民不畏威章第七十二此章通玄經/言上古聖人

以道鎭靜守柔弗强功名自化故能/成其王人之情性心服於德不服於

力德在與不在來自愛故能成/其貴愛民來王天下皆歸也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沖虚經曰而欲人尊己不可得道也人不

尊己何危辱及之矣

無狹其所居

南華經曰狶韋氏之圃黄帝之囿唐虞之

官湯武之室德漸下衰漸狹其居

無厭其所生

通玄經曰治大國者道不可小國地廣者

制不可狹帝王不得人民不能成天下得

人失道亦不能守

夫唯不厭是以不厭

沖虚經曰法度在身稽考在人人愛我我

必愛之人惡我我必惡之

是以聖人

沖虚經曰湯武愛天下故王桀紂惡天下

故亡

自知

通玄經曰來民之本務在自知當責他人

之非者知己是乎哉

不自見

通玄經曰是以聖人弗强故能成其王

自愛

通玄經曰仁莫大於愛人愛人則無怨刑

不自貴

通玄經曰是以聖人自愛故能成其貴

故去彼取此

通玄經曰故去彼取此天殃不起得於此

者忘於彼則咎去福來

道德眞經西子古道集解卷之九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