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巧匠:我用黑科技振兴家门

第66章 金融资本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巧匠:我用黑科技振兴家门
作者:
牛马真言
本章字数:
4498
更新时间:
2025-07-09

电话铃声响起,阮锦莲放下手中的股权分配方案,接起话筒。

“阮总,G行的赵行长亲自来了。”前台小王的声音透着兴奋,“还带着几个省分行的领导。”

阮锦莲眉头一挑。银行主动上门,这在以往从未有过。她整理了一下桌面,起身迎接。

会议室里,赵行长坐在主位,两侧是来自各地分行的行长。他们西装革履,神情严肃,桌上摆着厚厚的文件夹。

“赵行长,什么风把您吹来了?”阮锦莲客气地问候。

“首说了吧,我们想谈融资的事。”赵行长开门见山,“听说你们要搞股份制改革,资金需求量大?”

阮锦莲心中一动。股份制改革刚刚获得政策支持,银行就闻风而动,背后必有深意。

“确实有资金需求。”她试探性地回答,“但具体方案还在制定中。”

省分行的陈行长翻开文件夹。“我们了解到,你们的网络技术项目投资巨大,仅靠自有资金恐怕不够。”

“G行愿意提供什么样的支持?”阮锦莲首接问。

“企业债券。”赵行长抛出重磅消息,“我们愿意承销你们发行的企业债券,额度三千万。”

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三千万的债券额度,在1986年的华国是天文数字。

张国强悄悄推门进来,在阮锦莲耳边低语几句。她的表情瞬间变得微妙。

“IBM也在发行债券?”阮锦莲问。

赵行长点头。“他们的债券额度是五千万,准备在亚洲市场推广。”

原来如此。银行之所以主动上门,是因为看到了外资企业的动作。他们不愿意让外资在金融市场独占鳌头。

“但是我们有优势。”阮锦莲站起身,走到白板前,“IBM的债券面向国际市场,风险高。我们的债券植根本土,更稳健。”

陈行长皱眉。“稳健?你们的技术项目风险可不小。”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阮锦莲在白板上画出收益曲线,“网络技术是未来十年最大的增长点,投资回报率远超传统行业。”

赵行长审视着她画的图表。“具体收益率多少?”

“年化收益率25%。”阮锦莲报出数字。

几个行长对视一眼,这个收益率确实

“但是债券期限呢?”陈行长追问。

“三年期。”阮锦莲毫不犹豫,“三年后,我们的网络覆盖全国主要城市,企业价值翻三倍。”

老钱从外面匆忙进来,手里拿着一份传真。“阮总,沪海证券交易所刚成立,准备试点企业债券交易。”

这个消息让在座的银行家们眼前一亮。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意味着债券可以流通交易,流动性大大增强。

“债券如果能在交易所流通,我们的承销风险会降低。”赵行长语气松动。

阮锦莲心中暗喜,但表面保持冷静。“当然,我们也可以考虑股权融资。”

“股权融资?”陈行长不解。

“引入战略投资者,出售部分股权换取资金。”阮锦莲解释,“IBM己经表达过投资意向。”

赵行长脸色一变。如果外资控股华国的高科技企业,对本土银行业的冲击不可估量。

“债券方案我们可以优化。”他急忙表态,“利率可以下调至8%年息。”

阮锦莲心中计算着成本。8%的年息低于银行贷款利率,确实有吸引力。

“还有别的条件吗?”她问。

“希望你们优先选择G行作为企业银行。”赵行长提出要求,“包括日常结算、外汇业务、信贷支持等。”

这是银行的真正目的。通过债券承销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获得企业的全部金融业务。

“可以考虑。”阮锦莲点头,“但我们也有条件。”

“什么条件?”

“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阮锦莲抛出更大的构想,“专门投资高科技企业,我们作为发起人之一。”

几个行长面面相觑。产业投资基金在华国还是全新概念,操作复杂,监管不明。

“基金规模多大?”赵行长谨慎地问。

“首期一亿,分三年到位。”阮锦莲的野心让所有人震惊。

陈行长咽了咽口水。“一亿?这个规模太大了。”

“华国有多少家高科技企业?”阮锦莲反问,“市场空间有多大?一亿只是开始。”

她走到窗前,指向远方的工业区。“每一家企业都可能是下一个中华计算机,每一项技术都可能改变世界。”

赵行长沉思良久。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超前,但如果成功,银行将在新兴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基金的管理模式呢?”他问。

“银行出资60%,企业出资25%,政府引导基金15%。”阮锦莲早就设计好股权结构,“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

张国强悄悄递过一张纸条。沪海那边传来消息,IBM的债券发行遇到阻力,华国投资者对外资企业信心不足。

这个消息让阮锦莲更有底气。“赵行长,机会稍纵即逝。外资企业在华国发债遇阻,正是我们的机会。”

赵行长终于下定决心。“债券和基金两个方案,我们都支持。但需要详细的可行性报告。”

“一周内提交。”阮锦莲承诺。

陈行长还有顾虑。“万一项目失败,银行损失巨大。”

“失败是不可能的。”阮锦莲语气坚定,“华国的信息化进程不可逆转,我们只是顺应历史潮流。”

会议进行了三个小时,最终达成初步意向。G行承销三千万企业债券,同时筹备一亿规模的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

送走银行的人,老钱兴奋地冲进办公室。“阮总,这次融资如果成功,我们的资金实力将超过所有同行。”

“钱只是工具。”阮锦莲看着桌上的融资方案,“关键是用钱做什么。”

张国强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紧急传真。“IBM加大了在华投资,准备建设三个研发中心。”

阮锦莲冷笑。“他们想用钱砸死我们?那就看看谁的钱更多。”

电话铃响起,是沪海证券交易所的负责人。“阮总,您的债券发行申请我们会优先审批。”

挂断电话,阮锦莲心中涌起豪情。金融市场的大门正在打开,谁能抢先一步,谁就能掌控未来。

“召集财务会议。”她对张国强说,“我们要制定资本运作的详细计划。”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