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入白招娣眼里的,是旁边站着一个抱着孩子的年轻媳妇,正一脸歉意地看着她。
“大姐,不好意思,能不能……让我挤一下?孩子太小,一首抱着我实在撑不住了。”
白招娣看了了看那媳妇怀里熟睡的孩子。
也就一岁左右,粉嘟嘟的小脸惹人怜爱。
再看看那年轻媳妇,脸色苍白,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显然是累坏了。
“行,你坐这儿吧。”
白招娣往里挪了挪,腾出半个座位。
“哎呀,太谢谢你了,大姐!”
年轻媳妇感激地连声道谢,小心翼翼地坐了下来,把孩子抱在腿上。
“不客气。”
白招娣笑了笑,客气地回应。
年轻媳妇如释重负地缓了口气。
她看白招娣带着两个女儿,便主动搭话:“大姐,你这是带孩子去县城走亲戚啊?”
“嗯,是啊。”
白招娣含糊地应了一句。
“县城好啊,比咱们乡下热闹多了。”
年轻媳妇羡慕地说,“我男人在县城建筑队干活,我这是带孩子去看他。”
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
从聊天中,白招娣得知这媳妇姓张,男人是泥瓦工,在县城跟着一个包工队干活,收入还算不错。
她还旁敲侧击地打听了县城大概的物价水平,哪些地段比较繁华,哪些地方租房子相对便宜一些。
这些信息对白招娣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让她对接下来的县城生活有了更具体的概念。
她不动声色地将这些关键信息默默记在心里。
聊着聊着,张家媳妇突然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问:“大姐,你听说了吗?最近县城好像出了点事,不太平。”
“哦?出什么事了?”
白招娣心里一动,立刻警觉地问道。
“具体我也不太清楚,就听我男人提了一嘴,说好像是抓什么……什么投机倒把的?反正风声挺紧的,让我在家老实待着,别出去乱跑。”
张家媳妇压低声音,小心翼翼地说。
投机倒把?
白招娣心里咯噔一下,顿时警惕起来。
她记得八十年代初,国家政策虽然开始松动,但对个体经营和市场流通还是有很多限制。
“投机倒把”在当时,依然是个非常严重的罪名。
如果真是这样,那她原本计划做点小生意的想法,恐怕要更加谨慎,不能贸然行动了。
看来,到了县城,还得先摸清楚具体情况再说,不能轻举妄动。
汽车又继续颠簸了一个多小时。
终于在中午时分,抵达了东阳县汽车站。
车门一打开,一股热浪便裹挟着喧嚣的人声扑面而来。
眼前的景象,让第一次来到县城的林红英和林红梅都看呆了。
宽阔的柏油马路,虽然在经历过信息爆炸时代的白招娣看来,依旧还是很窄,但对于两个乡下女孩来说,己经足够震撼。
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自行车流和穿着各色衣衫的行人,如同潮水般涌动。
路边,一排排整齐的瓦房和偶尔出现两三层高的小楼,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
空气中,弥漫着各种各样的叫卖声,自行车的铃声,人们的谈笑声,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构成了一副与宁静乡村截然不同的热闹景象。
还有那琳琅满目的各色小摊小贩,更是让她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卖吃食的,卖布匹的,卖针头线脑的,卖瓜果蔬菜的,甚至还有一些胆子大的,偷偷摸摸卖自家做的吃食。
这一切都比闭塞落后的白石镇,要繁华热闹太多了。
“妈,这就是县城吗?好大啊!”
林红梅兴奋地拉着白招娣的衣角,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激动。
“嗯,这就是县城。”
白招娣点点头,紧了紧身上的包袱,一手牵着一个女儿,“走,咱们先去找个地方住下。”
根据刚才从张家媳妇那里打听到的信息,白招娣决定先去县城南边看看。
据说那边靠近郊区,房租相对便宜一些,环境也比较安静,适合她们落脚。
母女三人背着沉重的行李,顶着烈日,开始在陌生的县城街道里穿梭。
不熟悉路,只能不停地向人打听。
问了好几个人,才大概摸清了去城南的方向。
一路上,白招娣也在留心观察着县城里的各种情况。
县城确实比白石镇繁华多了。
供销社、国营饭店、百货商店门口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穿着朴素,但脸上都带着对新生活的期盼。
路边,零星的小摊也比比皆是,充满了勃勃生机。
看来,个体经营虽然有风险,但也并非完全没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这让白招娣心里稍稍安定了一些。
走了将近一个小时,她们才气喘吁吁地来到了所谓的城南。
这里果然比城中心要冷清许多,街道也变得狭窄起来,多是一些低矮破旧的平房和小巷子。
路边行人稀少,偶尔能看到一两个乘凉的老人,和追逐打闹的孩童。
白招娣找了个阴凉处歇脚,让女儿们看好行李,自己则开始挨家挨户地打听有没有房子出租。
她放低姿态,客客气气地询问,但结果却并不理想。
问了好几家,都说没有空房。
好不容易遇到一两家有空房的,要么是嫌她们带着两个孩子麻烦,不愿意租给她们。
要么是看她们是外地口音,觉得她们来路不明,不放心租。
白招娣心头掠过一丝气馁,但转瞬即逝。
她不能放弃。
找房子这种事,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急不得。
她深吸一口气,领着女儿们,又拐进了一条看起来更偏僻的小巷子。
巷子幽深,走到尽头,看见一户人家的院门虚掩着。
隐约能听到里面似乎有人在低声说话。
白招娣定了定神,上前轻轻叩响了那扇斑驳的木门。
“谁呀?”
一个略显苍老,带着警惕的声音从院内传来。
吱呀一声,院门被拉开一条缝。
一个头发花白,但腰板挺得笔首的老太太出现在门后。
老太太穿着一身浆洗得发白的干净粗布衣裳,一双眼睛锐利地扫过白招娣,又落在她身后的两个女儿身上。
“大娘,您好。”白招娣立刻堆起最和气的笑容,放低姿态客气地问,
“打扰了,请问您家……有空房子往外出租吗?”
老太太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那审视的目光在她和两个孩子身上来回移动,带着明显的戒备。
“你们是……外地来的?”老太太的声音有些沙哑。
“是的大娘,我们是从乡下来的。”白招娣坦诚回答,语气满是恳切。
“想在县城找个能落脚的地方,我寻思着做点小本生意,也好供这两个孩子上学。”
“做生意?上学?”老太太的眼神瞬间变得更加锐利,
“现在县城查得可严!那些个投机倒把的,抓到是要去吃牢饭的!你们可别打什么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