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城的学堂里,气氛紧张而又充满斗志。李天深知知府大人给的一个月期限己至,一场关乎学堂未来的考验即将来临。虽然来自京城的窥探浑然不知,但知府大人的压力却实实在在地笼罩着众人。
“李公子,知府大人派人来说,今天就进行考验,从别的学堂找来了学员,要和咱们这儿的学生进行比赛。题目由知府大人出,三局两胜定胜负。”王猛匆匆走进学堂,向李天汇报。
李天神色镇定,点了点头:“意料之中。通知同学们,让大家不要紧张,发挥出平时的水平就好。这段时间的努力,就看今天了。”
王猛转身,向正在上课的学生们传达了消息。学生们听闻,脸上虽有一丝紧张,但更多的是跃跃欲试的兴奋。
“大家别担心,咱们平时怎么学的,今天就怎么答。相信自己,更要相信咱们的团队。”李天走上讲台,给学生们打气。
没过多久,另一所学堂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了院子。他们穿着整齐的学袍,表情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股自信与挑战。
“哼,听说你们这儿教学方式古怪,今日倒要看看,到底有什么本事。”对面学堂的老师冷哼一声,带着几分不屑。
李天微笑着回应:“教学方式各有不同,今日正好相互切磋,还望多多指教。”
这时,知府大人在一众随从的簇拥下走进学堂。他看了看两边的学生,清了清嗓子说道:“此次比赛,旨在检验教学成果。题目由本府给出,你们学生可踊跃答题。希望双方都能展现出自己的真才实学。”
第一场比赛开始,知府大人思索片刻,说道:“如今农田灌溉乃民生大事,本县多山地,水源分散,如何能更有效地引水上山灌溉农田,你们各抒己见。”
对面学堂的学生们立刻陷入沉思,有的低头苦想,有的在纸上写写画画。而李天这边的学生们则迅速围聚在一起,小声讨论起来。
“我们可以像李夫子教的那样,利用水车原理,在河边建造水车,将水提上来,再通过沟渠引到山上。”一个学生率先说道。
“对,但山地地形复杂,沟渠的走向得好好规划,避免漏水和堵塞。”另一个学生补充道。
讨论片刻后,李天的学生代表站起来,有条不紊地阐述了他们的方案,从水车的建造、沟渠的规划到后期的维护,都详细说明。
对面学堂的学生代表也随后发言,但相比之下,他们的方案侧重于人力挑水和简单的挖渠,在效率和可行性上略显不足。
知府大人听后,点了点头:“第一场,李天学堂胜。李天学堂的方案更具创新性和可行性,对实际问题的考虑较为周全。”
李天的学生们忍不住欢呼起来,但很快又安静下来,因为他们知道,比赛还未结束。
第二场比赛,知府大人说道:“今有一商队,欲将本县特产运往邻县售卖,途中需经过多处关卡,还要应对天气变化和道路状况,如何规划行程,确保货物安全且能获取最大利润?”
这次,两边的学生都更加谨慎。李天的学生们再次聚在一起讨论,他们从市场需求、运输成本、风险应对等多个角度分析问题。
“我们要先了解邻县的市场价格波动,选择合适的货物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天气和路况,规划多条备用路线,遇到问题及时调整。”
“还要考虑关卡的税费,看看能不能通过谈判或者其他方式降低成本。”
讨论结束,李天的学生再次率先发言,将详细的行程规划和利润分析说了出来。
对面学堂的学生虽然也给出了方案,但在全面性和灵活性上,还是稍逊一筹。
“第二场,依旧是李天学堂胜。李天学堂的学生不仅考虑到了行程规划,还对市场和成本有深入分析,思维开阔,考虑周全。”知府大人宣布结果。
此时,李天学堂的学生们己经信心大增,而对面学堂的学生们则有些沮丧。
第三场比赛,知府大人想了想,说道:“若本县遭遇灾荒,粮食短缺,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保障百姓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
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问题,考验学生们对民生、经济、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的运用。
李天的学生们迅速展开讨论,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合理分配粮食、组织百姓开展自救、发展副业增加收入、建立临时救济机制等。
“我们要先统计受灾情况和粮食储备,按照人口和需求进行公平分配。同时,鼓励百姓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一些简单的副业,比如编织、养殖,换取生活物资。还要组织巡逻队,维护社会秩序,防止哄抢等情况发生。”
对面学堂的学生同样认真思考作答,但李天的学生在方案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上,再次占据优势。
“第三场,李天学堂胜。三局三胜,李天学堂在此次比赛中完胜。”知府大人高声宣布。
全场顿时响起一片惊叹声和掌声。李天学堂的学生们欢呼雀跃,相互拥抱庆祝。
“李夫子,我们赢啦!”
“是啊,多亏了李夫子教给我们的知识和方法,让我们能应对这些难题。”
对面学堂的老师一脸震惊,他走到李天面前,抱拳说道:“李公子,今日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贵学堂的教学方式确实独特且有效,学生们思维活跃,团队协作默契,在下佩服。”
李天谦虚地回应:“过奖了,只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教学本就该不断探索创新,希望以后我们能多交流,共同进步。”
知府大人也走过来,笑着对李天说:“李公子,之前本府还有些担忧,如今看来,是本府多虑了。你这学堂的教学成果显著,学生们表现出色,值得称赞。”
李天恭敬地说道:“多谢大人认可。草民办学堂,只为培养有用之才,为地方做些实事。日后也会继续努力,不辜负大人的期望。”
这场比赛的消息很快在县城传开,百姓们纷纷对李天学堂的学生们竖起大拇指,对李天的教学方式也刮目相看。之前那些质疑的声音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学堂的称赞和认可。
而在京城,茗天派去的探子也将这个消息传回了丞相府。
“丞相,李天学堂的学生在与其他学堂的比赛中完胜,知府大人对其教学方式也表示认可,如今在县城,李天的威望更高了。”探子低头说道。
茗天听后,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这个李天,还真有些本事。看来本相低估他了。不过,本相不会就此罢休,继续盯着他,他总会露出破绽。”
在县城的学堂里,李天看着欢呼的学生们,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这次虽然成功应对了考验,但来自京城的潜在威胁依旧存在。不过,他并不畏惧,他相信,只要坚持自己的理念,不断努力,一定能守护好学堂,为这片土地培养更多的人才。
“同学们,今天的胜利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我们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大家要继续努力学习,用所学知识为家乡、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李天对学生们说道。
“是,李夫子!”学生们齐声回应,声音坚定而响亮,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信心。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天更加用心地投入到学堂的教学和管理中。他根据比赛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们能学到更实用、更全面的知识。
王猛和王燕也全力协助李天。王猛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比如农田改造、水利建设等,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王燕则负责拓展学堂的人脉资源,与县城里的其他机构和人士建立合作,为学生们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
“李公子,最近学堂的名声越来越响了,不少外地的学子都想来咱们这儿求学呢。”王燕笑着对李天说。
李天听后,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是好事。但我们也要保证教学质量,不能因为人多就降低标准。你安排一下,对想来求学的学子进行一次考核,看看他们的基础和资质。”
“好的,李公子。我这就去办。”王燕转身去准备相关事宜。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朝堂上,一些官员听闻了李天学堂的事情,也开始私下议论起来。
“听说县城有个叫李天的人,办了个学堂,教学方式新颖,培养出的学生很有才能。”一位官员说道。
“嗯,我也有所耳闻。只是不知这背后有没有什么背景,如此行事,倒是有些大胆。”另一位官员回应道。
这些议论声逐渐引起了更多官员的关注,李天和他的学堂,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朝堂上一个潜在的话题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