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在手,70年代发家致富

第2章 禾苗青青的试炼

加入书架
书名:
系统在手,70年代发家致富
作者:
乖巧的松鼠
本章字数:
5048
更新时间:
2025-06-20

煤油灯在土墙上投下摇晃的影子,林逸盯着纸上洇开的蓝墨水字发呆。公社通讯员昨天带来的 "紧急通知" 像块冻硬的窝头梗在喉头,二十几个社员联名按的红指印还在章程最后一页发烫 —— 那是他熬了三夜写就的《红旗大队农业试验合作社章程》,此刻却成了压在樟木箱底的烫手山芋。

"检测到宿主触发 ' 政策风险应对 ' 任务。" 系统的提示音在脑海中响起,视网膜上浮现出淡蓝色的任务界面,"任务目标:72 小时内取得公社农技站技术合作许可;任务奖励:中级农业改良技术、1977 年早稻市场趋势分析;任务失败:合作社解散,宿主信用评级下降 30%。"

窗棂突然传来轻响,林逸抬头看见小芳正踮脚往屋里张望,辫梢沾着的草屑在晨光里泛着金芒。她怀里抱着个粗陶罐,盖子掀开条缝,飘出玉米面窝窝头的香气 —— 这是她家昨晚新磨的面,特意给饿了两天的林逸送来。

"林逸哥," 小芳把陶罐往桌上一放,手指绞着围裙边,"俺们去公社找赵主任吧?她去年来蹲点时,夸你妹妹识字快......" 说到这里突然顿住,耳尖发红地转过脸去。

通往公社的土路结着薄霜,林逸和小芳踩着冻硬的车辙印前行。怀里揣着用报纸裹好的稻穗标本,还有系统提示的 "关键道具"—— 半张 1965 年的《农业科技通讯》,那是他在村小学旧报纸堆里翻到的,上面恰好有篇关于 "种子优选法" 的报道。

公社大院的砖瓦房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林逸远远就看见门楣上 "抓革命促生产" 的红色标语。传达室的老大爷正往炉膛里添煤,看见他俩背着竹篓的打扮,挥了挥手:"找农技站去后院,赵主任刚开完会。"

农技站办公室里,穿蓝布工作服的女干部正在往搪瓷缸里倒开水。听见脚步声抬头,林逸眼前一亮 —— 这不就是系统人物档案里标注的 "赵红,22 岁,公社农技站代理站长,潜在助力值 S 级"!

"你们是红旗大队的?" 赵红推了推鼻梁上的旧眼镜,目光落在小芳怀里的陶罐上,"听说你们搞了个试验田?" 她突然放下茶缸,指尖敲了敲林逸递过去的稻穗,"穗长 18 厘米,千粒重 25 克,比去年全县平均数据高 15%...... 这是怎么做到的?"

林逸把预先准备好的 "故事" 娓娓道来:县供销社偶遇退休农科所技术员,手把手教了些选种育苗的土办法,又结合队里的河滩地做试验。说到激动处,他掏出藏在竹筒里的改良稻种,粒粒如珍珠,在阳光里泛着青白色光泽。

赵红的手指突然顿住,镜片后的眼睛闪过微光:"上个月地区开农技会,省农科院的专家提到过 ' 株型改良 ',说南方有生产队靠这个增产两成......" 她忽然压低声音,"但现在上面抓 ' 农业学大寨 ',这种 ' 技术革新 ' 很容易被扣帽子。"

小芳突然插嘴:"赵主任,林逸哥没搞资本主义!他说合作社赚的粮食先交公粮,剩下的按工分分......" 话没说完就被林逸轻轻拽了拽袖口,他看见赵红胸前的毛主席像章在光线里晃了晃,知道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我们想挂靠公社农技站," 林逸把章程副本推过去,"名义上是农技站指导的试验田,所有技术数据定期上报,利润的 15% 用于购买农业书籍......" 他瞥见系统界面上赵红的好感度从 20% 跳到 35%,知道这步棋走对了。

当赵红用蓝钢笔在 "技术合作申请书" 上签下名字时,窗外的夕阳正把公社大院的砖墙染成金红色。她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梁,低声说:"批文只能管三个月,而且试验田必须挂 ' 公社集体科研项目 ' 的牌子...... 下个月地区会派工作组下来,你们最好在那之前拿出实打实的数据。"

回程的路上,小芳举着盖着红公章的批文在田埂上蹦跳,辫梢的红头绳在风里翻飞:"林逸哥你看,赵主任的字真好看!她还说等稻子收了,要带我去公社农技班学习......"

林逸看着她发亮的眼睛,突然想起系统关于 "人际关系辅助" 的说明 —— 当目标人物好感度达到 30% 以上,会主动提供关键助力。此刻揣在兜里的批文不仅是张纸,更是打开政策枷锁的钥匙,让他能以 "集体科研" 的名义继续试验。

回到村里己是掌灯时分,晒谷场中央围了堆篝火,隐隐传来争吵声。林逸加快脚步走近,看见生产队长王福贵正和几个老汉争得面红耳赤,脚边散落着撕碎的传单。

"公社批文下来了!" 小芳扬着批文冲进人群,火光照得她脸颊通红,"赵主任说咱们的试验田是公社重点项目,秋后要拿到地区去展览!"

争吵声突然止住,王福贵接过批文借着火光辨认公章,烟袋锅子在地上敲出急促的节奏:"就算挂靠公社......" 他突然抬头盯着林逸,"可你为啥非要留两成利润?这不是明摆着吃集体豆腐?"

人群中响起附和声,几个昨天还举着红手印的社员开始交头接耳。林逸注意到系统界面上 "村民信任度" 从 60% 迅速跌到 45%,冷汗顺着脊背往下淌 —— 他忽略了在这个年代,"利润" 二字有多敏感。

"大叔,这两成是留着买化肥和种子的!" 林逸急忙掏出算盘,"就像赵主任说的,咱们得扩大试验田,试试小麦改良......" 话没说完,村口突然传来狗吠,三道手电筒光束划破夜幕,公社通讯员带着两个戴袖章的人闯了进来。

"林逸!" 通讯员举着张盖着大红印的纸,声音里带着不耐,"县革委会刚发的加急通知,所有私人性质的生产协作必须立即解散......" 他的目光落在小芳手中的批文上,脸色骤变,"好啊,你竟敢伪造公社批文!"

晒谷场瞬间陷入死寂。小芳的手开始发抖,批文边缘在火光中卷起焦边。林逸盯着通讯员胸前的红袖章,突然想起系统今早的提示:"检测到多重政策风险,建议宿主启动 ' 技术绑定 ' 策略。" 而他藏在草垛里的二十斤改良稻种,此刻正在夜风里轻轻作响,仿佛在等待命运的裁决。

远处传来妹妹林岚的啼哭声,混着狗吠和脚步声,在 1976 年的春夜里格外刺耳。林逸摸了摸口袋里赵红偷偷塞给他的农技站出入证,突然意识到,这场与时代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 当改良稻种的嫩芽即将突破冻土,当合作社的星火即将被扑灭,他能否用系统赋予的智慧,在政策的夹缝中为自己、为乡亲们挣得一线生机?而那位在公社办公室里推眼镜的女干部赵红,又会在这场风暴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第二章 完)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