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藏辑要

道德眞經四子古道集解卷之七

加入书架
书名:
道藏辑要
作者:
用户68674337
本章字数:
14316
更新时间:
2025-07-09

古襄寇才質集

聖人無常心章第西十九此章通玄/經言後世

懸法設賞而不能移風易俗者有爲/政刑不守道也古者聖人聽其音則

知其風觀其樂則知其俗見其俗則/知其化識通其道雖無一言天下萬

民與之皆化者求之一人善信於道/太上神化也故曰聖人無常心以百

姓心爲心保民如/赤子天下皆歸矣

聖人無常心

通玄經曰古聖人之心日夜不忘欲利人

其澤之所及以遠西海矣

以百姓心爲心

通玄經曰聖人在上則民樂其治在下則

民慕其意

善者吾善之

通玄經曰古者聖人見善如不及見不善

如不祥教不下堂而匡天下民化遷善者

求之一人之己善也

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通玄經曰古之君人者以得爲在民以失

爲在己退而自責

信者吾信之

通玄經曰信君子之言忠君子之意忠信

形於内感動應於外賢聖之化也古者聖

人教不下席而匡天下民化如神者求之

一人之己信也

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通玄經曰古之君人者以正爲在民以枉

爲在己退而自責

聖人在天下

通玄經曰治民之本務在安人南華經曰

古之君人者見一人有失其形者退而自

惵惵爲天下

通玄經曰古者至人精誠内形德流西方

見天下有利也喜而不忘見天下有害也

憂若有喪

渾其心

通玄經曰故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

百姓皆注其耳目

通玄經曰夫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

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

聖人皆孩之

通玄經曰上視下如子下視上如父上視

下如弟下視上如兄視下如子必王天下

視上如父必正天下視下如弟即不以難

爲之死亡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此章通玄經言/今七國君臣出

生入死知士地之宜習險隘之利明/苛政之變察行陣之事白刃合流矢

接與死扶傷流血千里暴骨滿野勝/敗兩亡兵爲死地非善攝生徒也蓋

聞古之善統攝其生徒者無甲兵之/死地可謂善矣今七國甲兵爲之死

地/也

出生入死

洞靈經曰有人於兵能生死人善用之則

爲福不善用之則爲禍

生之徒十有三

通玄經曰人有横死非命而亡以寡犯衆

以弱凌强兵夫殺之

死之徒十有三

通玄經曰善兵者殺各以所好反自爲傷

殺人一萬自損三千

人之生

洞靈經曰人之情生而惡死

動之死地

通玄經上仁篇曰兵殺傷人故曰死地

亦十有三

沖虚經曰兵爲死地而戰死者太半

夫何故

通玄經九守曰夫七國之民所以不能終

其天年者何故也皆因兵殺之爾

以其生生之厚

通玄經曰故者以其生生之厚

蓋聞善攝生者

沖虚經曰其齊欲攝生亦不假禽獸熊羆

虎豹爲其幟而智於人也

陸行不遇兕虎

南華經曰夫水行不避蛟龍者漁父之勇

也陸行不避兕虎者獵夫之勇也

入軍不被甲兵

南華經曰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

之勇也

兕無所投其角

南華經曰古者至德之世禽獸成群是故

禽獸可係羈而遊不傷人也

虎無所措其爪

南華經曰古者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是

故禽獸可攀援而窺不害人也

兵無所容其刃

通玄經曰古者姦邪不生安樂無事天下

和平智者無所施其策勇者無所措其威

夫何故

通玄經曰夫古者强不掩弱衆不暴寡民

保命而不夭者何故也皆因太平無兵戰

以其無死地

通玄經曰古者災害不生禍亂不作天下

太平以其無死地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此章南華經言/形非道不生生

非德不明故道長乎性德乎命夫道/德者以天地爲大爐造化爲大冶以

陰陽爲炭西時爲候陶鑄萬物者也/春氣發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寳成

金石不得不鳴爲藏道氣也萬物不/得不昌此其道與刻彫萬物衆形而

道不爲巧作天門者無有也萬物出/乎無有萬物有乎生而莫見其根有

乎出而莫見其門有乎生有乎死有/乎出有乎入入出而不見其形是謂

之天門天不産萬物育地不長而萬/物化天地無爲也而萬物無不爲也

道生萬/物也

道生之

通玄經曰夫道者所以相生長也不生不

長萬物不能遂長生之長之此之謂大道

生萬物也

德畜之

通玄經曰夫德者所以相畜養也不畜不

養萬物不能遂成畜之養之此之謂天德

養萬物也

物形之

通玄經天運西時雨露時降生萬物也

勢成之

通玄經曰地厚載物含藏應用養萬物也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通玄經曰物生者道也物長者德也道之

存生德之安形道德者萬物之父母也

道之尊德之貴

通玄經曰夫道者民之所尊也德者民之

所貴也

夫莫之爵

通玄經曰天下之所尊爵者道也南華經

曰道之所在聖人尊之物敢不敬乎

而常自然

南華經曰天地之道莫之爲而常自然

故道

通玄經曰天道爲文地道爲理陰陽爲紀

西時爲使命之曰道甘雨以時五穀蕃植

萬物生成

生之畜之

通玄經曰春生萬物萬物春分而生生之

畜之

長之育之

通玄經曰夏長萬物萬物正夏而長長之

育之

成之熟之

通玄經曰秋收萬物萬物秋分而成成之

熟之

養之覆之

通玄經曰冬藏萬物收藏畜積而不加富

布施禀受而不益貧養之覆之南華經曰

莫神於天莫富於地??萬物而不爲義澤

及萬世而不爲仁

生而不有

通玄經曰大常之道生物而不有其生物

也莫見其所養而萬物長此之謂神明無

爲之道也沖虚經曰故萬物有色者有道

色色者萬物色之所色者彰顔色矣而道

色於萬物之色者未嘗顯其顔色此道無

爲之職也

爲而不恃

通玄經曰大常之道萬物恃之以爲其長

物也不見其所長而萬物成此之謂神明

無爲之道也沖虚經曰故萬物有聲者有

道聲聲者萬物聲之所聲者聞音聲矣而

道聲於萬物之聲者未嘗發其音聲此道

無爲之職也

長而不宰

通玄經曰大常之道化成而不宰莫知其

德此之謂神明無爲之道也沖虚經曰故

萬物有味者有道味味者萬物味之所味

者嘗滋味矣而道味於萬物之味者未嘗

呈其滋味此道無爲之職也

是謂玄德

沖虚經曰夫道能陰能陽能柔能剛能短

能長能圓能方能生能死能暑能凉能浮

能沉能官能商能出能没能玄能黃能甘

能苦能羶能香夫道無知也無能也道無

爲也而萬物無不知而無不能而無不爲

也是謂玄德無爲之職也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此章南華經/言天有六極

五行無爲而治帝王無爲順之則治/逆之則凶九洛之事治成德備監照

下士天下載之此謂上皇古之王天/下者智雖落天地不自慮也辯雖雕

萬物不自說也能雖窮海内不自爲/也天不産而萬物化地不長而萬物

育帝王無爲而天下功/守道無爲而天下治也

天下有始

通玄經自然篇曰天下有始莫知其理唯

古聖人能知所以天地以成陰陽以形萬

物以生道爲之命無事與言乃無爲也

以爲天下母

通玄經精誠篇曰天子以天地爲品以萬

物爲資功德至大勢名至重二德之美與

天地配故不可不軌大道以爲天下母

旣得其母

南華經曰天地無爲也

以知其子

南華經曰而無不爲也

旣知其子

南華經大道無爲而無不爲

復守其母

南華經曰上守無爲而物自化

殁身不殆

通玄經曰無爲之本務去聰明閉西關止

五情即與道淪神明藏於無形精神及於

眞道殁身不殆

塞其兊

通玄經曰上古聖人大道無爲口當而不

以言心條通而不以思慮首性命之情而

智故不得害也故精留於口即其言當集

於心即其慮通動天下無爲不言而公不

慮而得

閉其門

通玄經曰古者聖人大道無爲耳聰而不

以聽目明而不以視忘而不爲智而不務

故精存於耳即其聽聰存於目即其視明

動天下無爲也不聽而聰不視而明

終身不勤

通玄經曰故閉西關即終身無患西肢九

竅不生欲病是謂眞人

開其兊

通玄經曰後世小成有爲開其兊以口言

以心慮巧辯矯世俗也

濟其事

通玄經曰後世小成書學濟其事以目視

以耳聽聰明矯世俗也

終身不救

通玄經上禮篇曰末世爲禮者雕琢人性

矯拂其情目雖欲之禁以度心雖樂之節

以禮人何則不本其心之所以欲而禁其

目之所欲不原其耳目之所以欲而防其

樂之所樂是猶圈獸而不塞其垣禁其野

心决江河之流而塞之以手故曰開其兊

濟其事終身不救

見小曰眀

通玄經曰古聖人以道蒞天下守微妙者

見小也見小故能致其明是故聰明廣智

守之以愚先王無爲守天下故能長乆也

守柔曰强

通玄經曰上古聖人以道蒞天下守柔弱

者見小也見小故能成其大是故多聞博

辯守之以訥先王無爲守天下故能長乆

用其光

通玄經下德篇曰後世用其光是謂重傷

復歸其明

通玄經曰後世復歸其明重傷之人無壽

類也

無遺身殃

通玄經曰道有智則亂德有心則險心有

目則眩故嗜欲使人氣淫好憎使人精勞

不疾去之則志氣日耗以老以喪其天年

而己夫飾其外傷其内壯其情者害其神

見其文者蔽其眞

是謂襲常

通玄經曰古者聖人清目不視靜耳不聽

閉口不言委心不慮棄聰明反太素休精

神去智故無好憎大通無爲何往而不成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此章洞靈經/言近古己來

天下姦邪者衆正首者寡輕薄淫邪/者多敦方退靜者少姦邪出言惑於

忠正遂使天下之人交相邪淫而不/正矣古者天自成地自寧萬物醇化

鬼神不能靈末世天子奇異大臣怪/僻則鬼神之術至神怒者非不事神

也淫祀勝神愈怒民好邪徑事鬼神/也天下淫祀風俗妖邪破家失業也

使我

沖虚經曰仁義益衰民性益薄此道不行

介然有知

通玄經曰聽善言便計雖愚者知悦之稱

聖德高行雖不肖知慕之

行於大道

通玄經曰悦道者衆用道者寡慕道者多

行道者少

唯施是畏

沖虚經曰此道不行一國與當年其如天

下與來世矣

大道甚夷

通玄經曰大道坦坦去身不遠求之近者

往而復反

民甚好徑

通玄經曰民甚好於邪徑事鬼神也淫祀

勝神愈怒

朝甚除

洞靈經曰爲治之本務在安人若時事不

襲奪之以土功是謂大凶沖虚經曰齊魯

多機巧有善土木者

田甚蕪

洞靈經曰人捨本事末古者聖王之所以

治人者先務農人農人則樸樸則易用則

邊境安人農則童童則少私愛而公法玄

通玄經論神農之法曰丈夫丁壯不耕天

下有受其飢者婦人當年不織天下有受

其寒者故帝親耕后親織以爲天下先是

故耕者不强無以養生織者不力無以衣

形衣食饒裕姦邪不生不奪時之本在於

省事

倉甚虚

洞靈經曰農攻食工攻器商攻貨穀者人

之天是以興王務農王不務農是棄人也

王而棄人將何國哉通玄經曰帝王富其

民覇王富其地危國富其吏治國若不足

亡國困倉虚故曰上無事而民自富足用

之本在於不奪時

服文綵

南華經曰末世所樂者美服好色以惑其

意遺忘其業可謂亂矣以教民俗縫衣淺

帶澆薄不淳

帶利劍

南華經莊子說趙文王好劍曰臣有三劍

惟王所用王曰願聞三劍曰有天子劍有

諸侯劍有庶人劍今王有天子之位而好

庶人匹夫之劍臣竊爲大王薄之王乃牽

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環之莊子曰大王

安坐定氣劍事己畢奏己於是文王不出

宫三月劍士皆服斃其處也

厭飲食

南華經曰末世所樂者滋味音聲以惑其

意遺忘其業可謂亂矣

財貨有餘

南華經曰貪財而取慰貪權而取竭貪貨

而取利

是謂盜誇

南華經曰凡此七經者天下之至害也皆

遺忘而不知察愛意絶體而貪此不亦惑

乎沖虚經曰教明於上化行於下民有恥

心則何盜之爲於是用隨會知政而群盜

奔匿焉

非道也哉

通玄經曰淳化之本在去華巧南華經曰

智巧奢華不足以定天下非道也哉

善建者不拔章第五十西此章通玄/經文子問

曰夫子之言非道德無以治天下上/世之王繼嗣因業亦有無道各没其

世而無禍敗者何道以然老子曰自/天子以下至于庶人各自生活然活

有厚薄天下時有亡家敗國無道德/之故也若夙夜不懈戰戰競競常恐

危亡愼守不失若縱欲怠情不能愼/守其亡無時使桀紂循道行德湯武

雖賢無所建其功也古之善建者不/拔善守者不失故子孫祭祀不輟善

守不絶天/下長乆也

善建者不拔

通玄經曰古之善建者不拔言建之脩德

無爲無好守謙儉也洞靈經曰文王靜作

進退天必贊之卜世三十

善抱者不脱

通玄經曰古之王者處大滿而不溢居高

貴而無驕處大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居高

不驕所以長守貴也洞靈經曰文王之德

紂不能害夢啓之壽卜年七百天所命也

子孫祭祀不輟

通玄經曰富貴不離其身禄及子孫古之

王道其於此矣

脩之身其德乃眞

通玄經微明篇曰士庶有道則全其身故

曰修之身其德乃眞南華經曰古者五官

殊職庶人自正自修治之美也

修之家其德乃餘

通玄經曰古者大夫有道不失其家故曰

修之家其德乃餘南華經曰大夫自正自

修治之美也

修之鄉其德乃長

通玄經曰古者州郡有道不失其鄉故曰

修之鄉其德乃長

修之國其德乃豐

通玄經曰古者諸侯有道不失其國故曰

修之國其德乃豐南華經曰諸侯自正自

修治之美也

修之天下其德乃普

通玄經曰古者天子有道長有天下故曰

修之天下其德乃普南華經曰天子自正

自修治之美也

故以身觀身

南華經曰末世五者不修失莫大焉庶人

不修失其身也

以家觀家

南華經曰大夫不修失其家也

以鄉觀鄉

南華經曰州郡不修失其鄉也

以國觀國

南華經曰諸侯不修失其國也

以天下觀天下

南華經曰天子不修失其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通玄經曰不失國本在乎善守不益其厚

而張其廣者毁不廣其基而增其高者覆

任重莫若棟任國莫若德

含德之厚章第五十五此章南華經/曰馬蹄篇言

上古大道至德之世其民童蒙若赤/子也其行塡塡不知東西其視顚顚

不知昏明當是時也禽獸成群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係羈而遊不害人

也鳥鵲之巢可攀援而窺不傷人也/禽獸不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

安危寧於禍福謹於去就莫之能害/也含德之所致矣沖虚經曰太古之

時禽獸與人同居與人並行五帝三/王之時禽獸始驚散亂矣逮於末世

禽獸隱伏逃竄以避其難通玄經曰/及至末世道衰德薄人爲賊也禽獸

蟲蛇皆爲人害故鑄鐵鍛刃以禦其/難上古含德之厚性比赤子無利害

之心古樸/長壽也

含德之厚

通玄經曰古者至人之治含德抱道恬愉

無矜而德乎和盜賊不行含德之所致也

沖虚經曰含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

比於赤子

通玄經曰古者至德之世其民童蒙如三

月嬰兒不知利害盜賊不行含德之所致

矣南華經曰衛生之經能兒子乎終日行

不知所之居不知所爲身槁木之枝若是

者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無有惡人災

物害也

毒蟲不螫

通玄經精誠篇曰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

其德生而不殺當此之時蟲蛇無不有其

尾毒藏其螫毒不蜇人也含德之所致矣

猛獸不據

通玄經曰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其德

生而不殺當此之時猛獸無不有其爪牙

走獸之群可係羈而從不害人也含德之

所致矣

攫鳥不搏

通玄經曰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其德

生而不殺當此之時禽鳥無不有其爪距

飛鳥之巢可俯而探不傷人也含德之所

致矣

骨弱筋柔而握固

南華經曰兒子終日握而手不掜同其德

也終日視而目不瞚偏不在外也是至人

之德矣

未知牝牡之合而峻作精之至

南華經曰兒子動不知所爲身若槁木之

枝而心若死灰精之至也沖虚經曰嬰兒

之全

終日號而嗌不嗄和之至

南華經曰兒子終日嘷而嗌不嗄和之至

知和曰常

通玄經下德篇曰上古重生重生輕利無

所害神有壽歲矣故曰知和曰常沖虚經

曰上古赤子嬰孩之性也炁專志一和之

至也物不傷焉德莫加焉

知常曰明

通玄經曰後世輕生重利是謂重傷重傷

之人無壽類矣故曰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

沖虚經曰其在童幼也矜巧能修名譽

張於世通玄經曰益生曰祥

心使氣曰强

沖虚經曰其在少壯也則血氣飄溢欲慮

充焉物所攻焉德故衰焉通玄經曰心使

氣曰强

物壯則老

沖虚經曰其在老耄也則欲慮柔焉體將

休焉物莫先焉通玄經曰夫精神志氣者

靜而曰充以壯躁而耗以老

是謂不道

通玄經曰人有夭死非命而亡薄賤其身

病共殺之非恬愉者無以明德故人强非

道也非德也而可長乆者天下無之不道

早死

不道早死

沖虚經曰其在死亡也則之於息焉反其

極焉

知者不言章第五十六此章南華經/言古之道德

有蔽塞在於諸子是者九流聞其異/端之風而喜悦之以繩墨自矯以備

世之急毁古之道德不與先王同夫/爲天下以養民者亦奚以異乎牧馬

者哉亦去其害馬者焉害民之士者/矣智士無思慮之變則不樂辯士無

談說之序則不樂察士無淩誶之事/則不樂皆囿域於物失其道者也招

世之士興朝中民之士榮官筋力之/士矜難勇敢之士奮患兵革之士樂

戰枯槁之士宿名法律之士廣治禮/教之士敬容仁義之士貴際錢財不

積則貪者憂權勢不尤則誇者悲勢/物之徒樂變遭時有所用不能不爲

害也九流塞道/書學繁亂也

知者不言

南華經曰古士無爲無思無慮始知道知

者不言

言者不知

南華經曰下士有爲因貴言傳書爲形名

聲色言者不知而世豈識之哉塞其兊

通玄經下德篇曰古士塞其兊其言也訒

大辯若訥

閉其門

通玄經曰古士閉其門默聰明也大巧若

挫其鋭

通玄經曰古士挫其鋭去健羡也無兵器

解其紛

通玄經曰古士解其紛無爭亂也天下安

和其光

通玄經曰古士和其光無怨逆也

同其塵

通玄經曰古士同其塵無爭怨也

是謂玄同

南華經顔回曰隳肢體黜聰明離形去智

同於大通此謂坐忘通玄經曰萬物玄同

無是無非

故不可得而親

南華經曰仁義之士貴際察士無淩誶之

事則不樂

不可得而?

南華經曰禮教之士敬容智士無思慮之

變則不樂

不可得而利

南華經曰辯士無談說之序則不樂通玄

經曰夫怨者逆德也爭者人之所亂也陰

謀逆德治人之亂逆之至也非禍人不能

成禍

不可得而害

南華經曰勇敢之士樂殺兵革之士樂戰

通玄經曰兵者凶器也好用凶器治人之

亂逆之至也非禍人不能成禍

不可得而貴

南華經曰不以貴爲安不恃勢而尊不榮

通無天怨

不可得而賤

通玄經曰不須財而富不以賤爲危不醜

窮無人非

故爲天下貴

南華經曰古者毁志之勃貴富顯嚴名利

六者勃志也不動胸中則正正則虚靜無

爲而無不爲也

道德眞經西子古道集解卷之七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