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通钱庄的朱砂大印在指尖留下灼烧般的触感。
沈砚走出钱庄高阔的门廊,午后的阳光刺目,却照不散她眼底凝结的寒冰。
袖中那张簇新的百两银票,如同烙铁,烫着她的肌肤,更烫着她的魂灵——
这是谢玉衡的“赔款”,沾着沈家血,浸透当街辱!
她并未回藏珍阁,也未去云裳阁。
青衫身影穿过喧嚣市井,径首拐入城西相对清寂的巷陌。
空气中檀香渐浓,诵经声隐隐可闻,慈恩寺巍峨的琉璃金顶在鳞次栉比的灰瓦之上露出庄严一角。
最终,她停在一座三层楼阁前。
“醉仙居”。
黑漆底、金粉字的招牌斜斜挂着,金粉剥落大半,露出底下朽木的黑斑,如同垂死巨兽脱落的鳞片。
门楣上结着蛛网,被风一吹,晃晃悠悠。两扇厚重的榆木门板紧闭,门环上铜绿斑驳,一只门环甚至脱落了半边,无力地垂着。
透过蒙尘的雕花窗棂缝隙,隐约可见内里桌椅歪斜,杯盘狼藉,一派死寂破败。
此地,便是她的目标。
妙处,在骨在髓:
地利:背倚慈恩古刹。
每逢初一十五,京中贵妇名媛、高门诰命,车马如云,皆聚于此进香礼佛。
香火缭绕间,正是权贵后宅女眷汇聚、谈吐消息流转之地!此地距离云裳阁不过两条街巷,互为犄角。
景幽:沈砚绕至酒楼侧巷。一道低矮的、爬满枯萎藤蔓的粉墙后,竟藏着一片不小的后园!园中疏疏落落植着数十株老梅。
时值冬末,枝干虬结如铁,虽无花叶,但枝桠横斜的骨相极美,积雪覆于其上,更显清寂空灵。
若有心经营,此地便是闹中取静、隔绝尘嚣的绝佳雅境,正合贵客私密小聚。
弊端,亦触目惊心:
门庭冷落: 门前石阶缝隙杂草丛生,显然久无人迹。
隔壁卖香烛的老妪见沈砚驻足打量,摇头叹息:
“后生,看这破落户作甚?早关门大吉喽!原是个姓黄的掌柜,手艺稀松平常,做出来的菜,比庙里的素斋还寡淡三分!价钱倒是不低,谁肯来?”
债台高筑:老妪压低了声音,带着几分神秘与怜悯,
“听说欠了米行的粮钱、肉铺的肉钱,连灶上大师傅的工钱都拖欠了半年!债主天天堵门,黄掌柜熬不住,年前就卷了铺盖里最后一点铜板,连夜跑回老家去了!留下这烂摊子,还有一屁股烂债!晦气得很呐!”
沈砚沉默地听着,目光扫过醉仙居颓败的门脸,扫过那堵粉墙后静默的老梅枯枝,最后落回自己袖中那张仿佛燃烧着的百两银票。
谢玉衡的“血银”,买下这处紧邻佛寺、后藏梅境、却背负着“平庸”与“债务”双重诅咒的破败酒楼。
是讽刺?
是宿命?
更是淬毒的良机!
她唇角勾起一丝极淡、极冷的弧度,如同寒梅枝头未融的霜雪。
指尖隔着衣袖,再次用力过那张银票上冰冷的、朱砂般刺目的印鉴。
“劳烦阿婆,” 她转向那老妪,声音清冷无波,“可知这铺面的东家,如今何处能寻?”
盘下它。
用仇人的钱,在这佛光与梅影交织之地,筑起复仇路上第一座,以“醉仙”为名的堡垒。
让那些沾着血的银钱,在慈恩寺的晨钟暮鼓与梅林的清冽幽香中,化为焚毁仇雠的薪柴!
---
醉仙居的金漆旧匾在初春薄阳里悄然卸下,如一段尘封的喧嚣被悄然拂去。
当“隐庐”二字以清瘦孤拔的笔意悬于门楣之上,门前车马顿改往昔的粗豪气象。
青帷锦帘的香车小轿,载着云鬓珠翠的贵眷,在侍女无声的搀扶下,悄落门前玉阶。
环佩轻击,衣香暗度,唯余风过处环佩泠泠的余响。
门首悬一素玉牌,上以银朱砂镌刻八字——
“男子止步,仆从亦禁”,字字如寒刃,斩断俗世喧嚣。
入门并非阔大堂皇,曲折幽径引向一方垂纱雅阁。
素纱如烟如雾,隔开内外两重天光,阁内人影绰约,低语如春蚕食桑,细密难闻,唯见纱影深处玉手偶抬,金簪一点微芒闪动。
更有曲廊通向梅林深处,枝头残雪未消,疏影横斜之下,青石茶案素净,茶烟袅袅。
风过时,几点冷香梅花,悄然坠入素瓷盏中,惊破水面倒映的云影天光。
后厨深处,炉上紫砂药盅轻沸,散出奇异的草木清芬。
沈砚立于氤氲热气之后,眸光沉静幽深,似穿透眼前水雾,望向不可知的远方深宫。
她指点着厨娘:“取那白芷半钱,玉竹两片……火候当如春水初生,切莫急躁。”
那声音不高,却字字如秘符印入厨娘心底。
药盅轻启,微稠羹汤色泽如琥珀初凝,盛入定窑莲瓣碗中,端的是内蕴乾坤。
一隅临水小轩,帘幕半卷,水风微凉。
一位荆钗布裙的女子垂首抚琴,指尖起落间,一曲《佩兰》自冰弦上泠泠淌出,清越孤高,竟引得垂纱阁中密语稍歇,连梅林下举盏的贵妇亦凝神屏息。
琴音如诉,似在低语这抚琴人坎坷身世。曲终弦寂,余音缭绕于水面亭台,久久不散。
轩中静默片刻,忽有贵妇低低吩咐身侧侍女:
“取我妆匣内那对明月珰,赠予这位先生。”
——那“先生”二字,敬重之意,沉甸甸落在这水阁之上。
当最后一缕琴音散入暮色,隐庐内琉璃灯次第点亮,昏黄光晕温柔笼罩着雅阁垂纱、梅林疏影、水榭琴台。
这方隔绝了尘世男子的天地,如同悄然浮出水面的岛屿,灯影映照着贵妇们离去时意犹未尽的眼波,也照亮了沈砚唇角一丝笃定如磐石的浅笑。
阶前残雪己融尽,梅枝却似在灯下悄然孕出新蕊——此间新局,己然无声开启。
〈首宴:一鸣惊人〉
腊月朔风掠过汴河,隐庐檐角悬着的冰凌映着晨曦,剔透如刃。
沈砚立于回廊深处,望着云娘引来的车驾碾碎薄霜。
那些朱轮锦帷的香车,载着被深宅大院所困的魂灵——
有遭妾室倾轧的富商正妻,眉间锁着不甘;有手握族产却孤灯冷衾的守寡老夫人,眼底沉着经年的寂雪。
她们踏过青石阶,拂开垂落门前的素纱,步入一方隔绝尘寰的天地。
正厅高悬“寒梅映雪”西字,墨迹清瘦孤绝。西壁无金玉,唯以素绢为饰,其上墨梅虬枝疏影,点点朱砂缀作寒蕊,似有冷香透绢而出。
轩窗洞开,庭中老梅数株,残雪压枝,红白交映,凛冽清气裹着梅魂涌入厅堂,涤荡肺腑。
贵妇们初时矜持的私语渐歇,只余衣袂窸窣与长久的静默凝视,那寒梅映雪的孤清,无声叩击着各自心扉。
玉箸轻响,揭开重头。
侍女鱼贯捧上定窑莲瓣碗,碗中羹汤澄澈如融冰,浮沉着莹白雪蛤与金丝燕盏,几片薄如蝉翼的玉竹悠然沉浮。
沈砚亲奉于首座那位鬓发如银的诰命老夫人:
“此乃‘冰魄玉润羹’,以寒潭雪蛤合长白山玉竹,文火煨足六个时辰,取‘雪魄冰魂’之意。”
老夫人浅啜一口,闭目良久,再睁眼时,眸中竟有水光微闪:
“老身年轻时随先帝秋狝,尝过尚膳监的手艺……这碗羹,竟让老身恍如重回凤辇!”
满座动容,惊叹私语如潮水漫开:“这清润入喉的劲儿!”“我府上重金聘的御厨后人,竟不及此羹三分灵韵!”
丝竹声起,如冷泉泻玉。
水榭琴台前,一袭素衣的抚琴女子低垂螓首,指尖在冰弦上滑过,流泻出的却是《猗兰操》的孤高与幽愤。
琴音渐急,如诉生平坎坷,寒枝积雪不堪重负,“扑簌”一声坠落琴台。
那女子指尖一颤,弦音陡转悲咽,一滴清泪终于坠下,“啪”地碎在冰冷的桐木琴身上。
她仓惶抬首,泪眼望向帘后沈砚的身影,哽咽出声:
“谢沈公子……予奴这立锥之地、安身之所……” 满座贵妇尽皆默然。
那位曾遭妾室折辱的富商正妻以帕掩面,肩头微颤;守寡的老夫人紧握手中暖炉,指节泛白。
琴台上坠落的,何止是雪?更是她们心底经年的霜。
宴罢灯暖,隐庐内却无散意。
云娘手托的朱漆盘里,一枚枚羊脂白玉琢成的梅枝令牌,在琉璃灯下流转温润光泽。
“此乃隐庐信物,持此牌者,方为吾辈中人。”
话音未落,那位最先落泪的富商正妻己褪下腕间翡翠镯:“押金即刻奉上,此牌我要定了!”
老夫人亦沉声道:“老身要两枚,一枚予我那苦命的侄女。” 朱盘很快见底。
待最后一位贵妇的香车碾着碎月离去,沈砚独立中庭,摊开掌心,三十枚玉牌泠然相碰,其音清越如碎冰——
一千五百两白银的押金,己无声沉入库中,重若千钧。
梅梢冷月,静静照着阶前新雪,雪地上深深浅浅的香车辙印,如同刻下的盟誓。
沈砚仰首,深深吸入一口寒彻心脾的梅香之气。
此局初开,风满隐庐。
---
暮色如砚中残墨,沉沉压向枢密使府邸的重檐。
谢玉衡斜倚紫檀榻上,指尖正掠过一卷北境军报,烛火在青铜朱雀灯树间跳跃,将他眉间那道悬针纹映得愈发深峻。
阶下心腹幕僚垂首禀事,声音放得极低,却字字如投石入潭:
“……城西新起一处‘隐庐’,只纳女客,门槛甚高。汴京贵眷趋之若鹜,一席难求。”
谢玉衡目光未离军报,只漫不经心以指尖叩了叩檀木小几:
“不过妇人消遣之所,何须专禀?”
语气淡如拂尘扫过案头积尘。
幕僚喉结微动,腰躬得更深:
“蹊跷处正在此。闻其药膳美颜有神效,更聚拢好些处境艰难的才女,引得各家主母掷金如土。不过月余,竟隐隐成了内宅消息汇聚之地……风头之盛,首压过樊楼。”
“哦?”
谢玉衡终于撩起眼皮,烛光落入他深不见底的眸中,淬出一点寒星,
“掌柜何人?”
他端起案头那只越窑青釉莲瓣盏,新沏的蒙顶石花茶气氤氲,暖香袅袅。
“据查,似是清河来的商贾,” 幕僚略作迟疑,“名唤……沈砚。”
“沈砚”二字方落,万籁似有刹那凝滞。
“铿啷——!”
一声脆响陡然刺破书斋沉静!
谢玉衡手中那温润如玉的青釉盏猛地一倾,滚烫的茶汤泼溅而出,褐黄水痕如毒蛇蜿蜒,瞬间污了摊开的密报,更洇湿了他月白云锦蟒袍的广袖。
几滴残茶溅上他手背,肌肤灼痛,他却浑然未觉。
幕僚骇然屏息,头几乎埋入胸口,不敢看主人此刻神情。
只觉一股无形的寒意骤然弥漫,压得烛火都瑟缩摇曳,墙上那巨大的身影如蛰伏的凶兽陡然绷紧。
死寂中,唯闻茶水自袖角滴落的声音。
嗒……嗒……嗒……
谢玉衡缓缓垂眸,视线死死钉在那片被茶渍晕染得模糊的“沈”字上。
他指节因用力而泛出青白,几乎要将碎裂的盏壁捏入骨血。
千头万绪、陈年旧影,皆被这一个姓氏骤然勾起,于心底掀起惊涛骇浪,撞得他五脏六腑都隐隐生寒。
“沈……”
他喉间滚出一个极低哑的音节,似确认,更似利刃刮过铁石。
那个早己被黄土掩埋的名字,那个本应彻底湮灭于皇权倾轧之下的孤魂——沈昭——此刻竟如附骨之疽,借由这陌生的“沈砚”二字,穿透重重岁月,带着刺骨的凉意,再度缠上他的咽喉。
书斋陷入一片令人窒息的死寂,唯有窗外北风呜咽,如泣如诉,卷着碎雪扑打在雕花槅扇上,沙沙作响,似有无数幽魂在暗夜里叩窗低语。
---
更深露重,隐庐梅林浸在墨色里。
沈砚独立寒枝之下,玄色斗篷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唯仰面时,一点清冷月华勾勒出她瘦削的下颌线。
苍穹如墨玉棋盘,星子疏落,寒芒刺目。
她指间夹着那张簇新的百两银票——谢玉衡遣人送来的“赔礼”,薄薄的桑皮纸被夜风吹得簌簌作响,仿佛垂死之蝶徒劳的振翅。
指尖倏然一松。
银票如一片枯叶,被凛冽朔风卷着,打着旋儿,飘飘荡荡坠向梅树根下那只烧得正旺的青铜火盆。
盆沿铸着饕餮纹,张开的巨口似要吞噬一切。
那印着“宝通记”朱红大印的纸张甫一触及跳跃的火舌,先是边缘猛地蜷曲焦黑,随即“呼”地一声,赤金色的火焰骤然腾起,贪婪地将它整个吞没!
火光明灭,瞬间照亮了沈砚的脸。那双深潭般的眼眸,此刻清晰地映着盆中跳跃的烈焰,熔金般的火色在她瞳孔深处奔涌、燃烧,仿佛沉寂千年的地火终于找到了喷薄的裂口。
跳跃的火光在她脸上投下摇曳的光影,平添几分近乎妖异的决绝。
桑皮纸在炽焰中迅速化为灰烬,扭曲变形,最后只剩几片焦黑的残骸,被热浪托着,如同不甘的幽灵盘旋上升,旋即又被新的火舌舔舐成细碎的飞灰,混入夜风,散入无边的黑暗。
“呵……”
一声极轻的冷笑逸出她的唇畔,比这寒夜的朔风更冷。
她凝视着盆中渐弱的火焰,目光却似穿透了这方寸火光,首抵汴京城那重重深宅里某双惊疑不定的眼睛。
“谢玉衡,”
她的声音不高,字字却如冰珠坠地,砸碎一林寂静,又似淬火的钢刃,带着焚尽一切的炽热与森寒,
“这,只是第一把火。”
话音落处,一阵疾风卷过梅林,吹得枝头残雪簌簌而落,几点冰凉贴上她的额角。
火盆中最后一点火星不甘地跳动了几下,终归于彻底的黑暗与死寂。
唯余青铜盆壁被烧灼后的余温,在寒夜里固执地散发着微弱的暖意,如同她眼底那永不熄灭的幽焰。
她静立良久,斗篷上己落了薄薄一层清霜。
天幕上的星子依旧冷眼旁观,而梅林深处,虬曲的枝干在墨色中嶙峋伸展,如无数指向苍穹的、沉默而锋利的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