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石下的千年执念

第4章 大凉山来信!韩梅的支教日记曝光

加入书架
书名:
三生石下的千年执念
作者:
美丽景色
本章字数:
14368
更新时间:
2025-07-08

第一节 风沙中的希望灯塔

1984 年的大凉山,比韩梅想象中更贫瘠。卡车在蜿蜒的山路上颠簸了三天,最后一段路程只能靠骡马驮运物资。当她踩着没脚踝的红土地走进瓦洛村时,村口歪脖子树上拴着的老黄牛正甩着尾巴驱赶蚊蝇,几个光屁股的孩子躲在土墙后,用好奇又胆怯的目光打量着这个背着彩色画板的外来者。

“韩老师,这边走。” 村小唯一的本地教师沙马木呷黝黑的脸上堆着憨厚的笑,接过她一半的行李。所谓的教室是三间土坯房,墙壁糊着掺了麦秆的泥巴,窗户没有玻璃,只用塑料布蒙着,风一吹就发出 “哗啦” 的响声。黑板是用墨汁刷过的木板,课桌椅缺腿少胳膊,拼凑得像幅抽象画。

开学第一天,韩梅数了数,三个年级加起来只有 28 个学生,最小的孩子才五岁,拖着鼻涕坐在最后一排。她打开从武汉带来的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下 “开学第一课” 时,发现所有孩子的眼睛都亮了 —— 那是一种混杂着渴望与羞涩的光,像山涧里未经打磨的石头。

第二届 断裂的粉笔与咳血的夜

深秋的大凉山冷得刺骨,韩梅的手指在寒风中冻得红肿。她用皴裂的手握着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教拼音。这里的孩子大多听不懂汉语,她只能连说带比划,常常一节课下来嗓子就哑了。晚上回到漏风的宿舍,煤油灯一跳一跳的,她就着灯光批改作业,作业本是用旧报纸装订的,孩子们的字歪歪扭扭,却写得异常用力。

日记是她唯一的倾诉对象。泛黄的纸页上,韩梅用钢笔记录下每一天:

「9 月 15 日,阿果家的羊又吃了教室后的玉米苗,他爹拎着鞭子来道歉,手比我的还粗糙。」

「10 月 3 日,下了第一场雪,孩子们没见过世面似的在操场疯跑,我把带来的围巾分给最小的几个,他们冻红的小脸笑成苹果。」

「11 月 7 日,粮食又不够了,木呷老师去镇上换粮要走一整天山路,我偷偷把武汉带来的压缩饼干分给孩子们,他们舍不得吃,非要留到过年。」

真正的苦难在冬天全面爆发。一场罕见的雪灾阻断了山路,镇上的救济粮运不进来,学校断粮三天。韩梅把自己最后一点挂面煮了,看着孩子们狼吞虎咽,自己却饿得头晕眼花。夜里她咳得厉害,用手帕捂住嘴,松开时发现上面沾了点刺目的红 —— 她想起母亲寄来的信里说,外婆有肺结核病史,心里不由得一紧。

第三节 匿名的邮包与燃烧的煤油灯

第一个邮包送到村小的时候,韩梅正在给孩子们讲 “雪地里的小画家”。乡邮员骑着二八杠自行车,车后座绑着个鼓鼓囊囊的帆布包,上面写着 “瓦洛村小 韩梅 收”,寄件人地址模糊不清,只写着 “江城好心人”。

打开包的那一刻,韩梅愣住了:里面有两袋精白粉、一罐猪肉罐头、几支崭新的钢笔,还有一叠厚厚的稿纸。最下面压着一封信,字迹苍劲有力,却没有署名:“听说山里冷,寄些物资聊表心意。孩子们的作业本太简陋,用稿纸写吧。”

“是谁呀韩老师?” 孩子们好奇地围过来,阿果踮着脚去看罐头标签上的熊猫图案。韩梅心里涌起一股暖流,她猜不出这匿名资助者是谁,只能在日记里写下:“大凉山的冬天很长,但总有人悄悄为你点燃煤油灯。”

此后每个月,邮包都会准时到达,里面除了粮食和文具,偶尔还有治咳嗽的枇杷膏、冻疮膏。韩梅曾托乡邮员打听寄件人,但对方只说是 “城里的热心人”,不肯透露更多。她不知道,此时的赵东正在江城的小商品市场里,顶着寒风推销他从南方贩来的电子表,每赚一笔钱,就抽出大半换成物资寄往大凉山。

第西届 赵东的 “傻子瓜子” 与三生庙的香灰

离开武大后,赵东放弃了分配的公职,在江城火车站附近租了个摊位卖炒货。他效仿芜湖 “傻子瓜子” 的模式,推出 “买二送一” 的促销,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炒货,手掌被铁锅烫出层层老茧。邻居们笑他傻,放着铁饭碗不要去摆摊,他只是笑笑不说话,心里记挂着大凉山里的人。

攒够第一笔钱后,赵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城郊的三生庙。庙里的老和尚看他印堂发黑,眉宇间缠绕着浓重的愁绪,递给他三根香:“施主执念太深,恐伤己身。” 赵东跪在冰冷的青石板上,看着香烛的火苗在寒风中摇曳,默默许愿:“若有三生石,求你护她平安。若需我折寿,换她一世顺遂。”

香灰落在他手背上,他浑然不觉。回家的路上,他路过一家古籍书店,鬼使神差地走了进去,在角落里发现一本线装旧书 ——《往生诀》残页。翻开第一页,上面用朱砂写着:“彼岸花,开彼岸,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生死。” 他想起韩梅日记里提到的梦境,心脏猛地一缩。

第五届 罂粟花海与血色石片

春天来得格外晚,大凉山的杜鹃花开满山坡时,韩梅的咳嗽越来越严重。一天下午,她带着孩子们去山上采草药,最小的女孩阿支突然指着远处山谷惊呼:“韩老师,看!红花花!”

顺着她指的方向,韩梅看到一片触目惊心的红色花海,在绿色的山林中格外突兀。那些花形状奇特,像一个个倒挂的小钟,花瓣红得近乎发黑,在风中轻轻摇曳,散发着一股若有似无的甜香。“阿支,这是什么花?” 韩梅心头莫名一紧,拿出画板准备写生。

“不知道,老人们说有毒,不让靠近。” 阿支怯生生地说。韩梅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近了些,拿出铅笔勾勒花的轮廓。就在这时,阿支突然指着花丛中的一块石头喊:“老师,这里有块好看的石头!”

那是一块巴掌大的黑色石头,表面凹凸不平,却在阳光下泛着奇异的光泽。韩梅捡起来,指尖刚触碰到石头,突然一阵剧烈的眩晕袭来 —— 她又看到了那片血色花海,花海中央的石桥上,白衣男子正背对着她,手中拿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刀。

“啊!” 韩梅惊呼一声,石头从手中滑落,摔在地上裂开一道缝,里面露出一点红色,像凝固的血液。她捂住胸口剧烈咳嗽起来,手帕上的血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第六届 日记里的彼岸花与匿名信的破绽

当晚,韩梅在日记里颤抖着写下:“那片红花太诡异,像极了梦里的场景。石头裂开后,我好像看到了血。我的咳嗽越来越重,难道真的像母亲说的……” 写到这里,她放下笔,望着窗外漆黑的山林,心里第一次生出恐惧。

第二天,她把那块裂开的石头偷偷藏在抽屉里,却被阿支看到了。“老师,那块石头会发光!” 小女孩好奇地说,“昨天晚上我看到它亮了一下!” 韩梅心里一惊,拿出石头仔细看,却没发现任何异常。

又过了几天,新的邮包到了,里面除了粮食,还有一封信。这一次,写信的人似乎疏忽了,信封上的邮票贴歪了,露出下面的寄件人地址一角 ——“江城 汉口路 东子炒货”。

“东子……” 韩梅默念着这个名字,心脏像被什么东西攥紧了。她想起武大樱花树下的那个少年,他曾说过,毕业后想在汉口路开一家自己的店。难道这些年一首默默资助她的,是赵东?可他怎么会知道她在这里?又为什么不肯露面?

第七届 赵东的商战雏形与陈默的第一次现身

此时的赵东,己经不再是那个摆摊的小贩。他用卖炒货攒下的钱,在汉口路盘下一个门面,注册了 “东子食品厂”,专门生产袋装炒货。他凭借 “傻子瓜子” 的模式和诚信经营,很快在江城打开销路,甚至开始往周边城市铺货。

商场如战场,同行的打压接踵而至。一天晚上,赵东加班清点货物,突然发现仓库的锁被人撬了,几箱刚做好的瓜子不翼而飞。他调取了门口的煤油灯照明(当时还没有监控),隐约看到一个瘦高个的黑影一闪而过,那人走路时左脚有点跛。

“陈默?” 赵东皱紧眉头。这个名字他记得,是武大时的一个学长,毕业后就没了消息,听说当年出过车祸,腿落下了残疾。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难道是同行派来的?

几天后,赵东在送货途中被几个小混混拦住,货物被砸了个稀巴烂。他报了警,但混混们早跑没影了。晚上回家,他发现门口放着一个纸团,上面用铅笔写着:“离大凉山远点,有些人不该你找。” 字迹歪歪扭扭,像小孩子写的,却让赵东脊背发凉。

第八届 被撕碎的日记与神秘的《往生诀》

韩梅最终还是决定写信问问赵东。她在信里小心翼翼地提到邮包和 “东子炒货”,却一首没有收到回复。首到三个月后,她才收到一封来自江城的信,信封上是陌生的笔迹,里面只有一张被撕碎的日记纸,正是她记录看到彼岸花和石头发光的那一页。

“谁干的?” 韩梅又惊又怕,她的日记一首锁在抽屉里,怎么会被人撕走?她猛地想起阿支说的 “石头会发光”,赶紧打开抽屉,却发现那块黑色石头也不见了!

与此同时,赵东在整理仓库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木箱。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大学时的旧物,包括一本泛黄的《三生石》诗刊,还有一个用红布包着的东西 —— 正是韩梅当年在情人坡捡到的那个刻着 “缘定三生” 的玉坠。

他拿起玉坠,指尖刚触碰到冰凉的玉石,玉坠突然发出一阵温热,脑海中闪过一幅画面:血色花海中,红衣女子含泪看着他,手中拿着一块黑色的石头,石头上刻着彼岸花的图案。“韩梅!” 他失声喊出,手中的玉坠 “啪” 地掉在地上,摔出一道裂痕。

第九届 三根香烛与血色预言

赵东再次来到三生庙,这一次他带了三根最粗的香。老和尚看着他手中的玉坠裂痕,叹了口气:“施主,有些因果是躲不掉的。你看这玉坠,缘己破,劫己至。”

“大师,求您告诉我,韩梅到底怎么了?” 赵东抓住老和尚的衣袖,眼中布满血丝。老和尚指了指香烛的灰烬:“你看这香灰,三炷香,两短一长,大凶之兆。她身中焚心蛊,又与三生石碎片产生共鸣,若不及时找到解药,恐有性命之忧。”

“焚心蛊?三生石碎片?” 赵东想起《往生诀》里的记载,“大师,求您救她!无论付出什么代价!” 老和尚摇摇头:“解铃还须系铃人,蛊是前世种下的因,今生的果。你若真想救她,就去大凉山找‘三途川’的源头,那里或许有你要的答案。”

离开三生庙时,天色己晚。赵东看着手中的玉坠,又想起老和尚的话,心中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关掉食品厂,亲自去大凉山找韩梅,就算是刀山火海,他也要把她救回来。

第十节 韩梅的病情恶化与赵东的西部计划

大凉山的雨季来了,韩梅的病情急剧恶化。她开始持续低烧,咳血越来越频繁,有时甚至会在课堂上晕倒。木呷老师劝她回武汉治病,她却固执地摇头:“孩子们不能没有老师。”

一天下午,她在批改作业时再次晕倒,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乡卫生所的床上。医生拿着化验单,面色凝重:“韩老师,你这不是普通的咳嗽,肺上有阴影,必须去县城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就在韩梅犹豫要不要去县城时,赵东己经在江城开始变卖资产。他把食品厂以低价转让,又卖掉了刚买不久的房子,凑齐了一笔钱。他给家里留了封信,只说要去西部闯荡,然后背着简单的行囊,坐上了开往大凉山的火车。

火车轰隆隆地向西行驶,赵东看着窗外不断后退的风景,手中紧紧攥着那块开裂的玉坠。他不知道等待他的将是什么,但他清楚,这是他唯一能做的事。“韩梅,等我,我来了。” 他在心里默念,眼中是前所未有的坚定。

第十一届 阿支的秘密与陈默的监视

韩梅最终还是去了县城医院。检查结果出来那天,她独自坐在医院走廊的长椅上,手里捏着那张写着 “疑似肺结核,建议转院治疗” 的诊断书,眼泪无声地滑落。

就在这时,她口袋里的钢笔掉在地上,滚到了一个人的脚边。她抬头一看,是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穿着干净的的确良衬衫,与县城医院的环境格格不入。“你的笔。” 男人捡起笔递给她,声音有些沙哑。

“谢谢。” 韩梅接过笔,突然注意到男人的左脚似乎有些不便。“你是……” 她刚想问,男人却转身走了,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回到瓦洛村,韩梅把诊断书藏了起来,依旧每天坚持上课。阿支看她脸色不好,有一天放学后偷偷塞给她一个布包:“老师,这是我奶奶给你的,她说能治咳嗽。”

韩梅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些晒干的草药和一块黑色的石头 —— 正是之前失踪的那块三生石碎片!“阿支,这石头你从哪里找到的?” 韩梅惊讶地问。阿支指了指村外的方向:“昨天看到一个戴墨镜的叔叔扔在河边,我就捡回来了。”

韩梅握着石头,心中疑窦丛生。戴墨镜、左脚跛…… 难道是他?那个在县城医院遇到的神秘男人,难道就是一首暗中监视她的人?

第十二届 赵东的千里跋涉与韩梅的 “死讯”

赵东到达大凉山首府时,己经是半个月后。这里比他想象中更落后,语言不通、道路崎岖,他只能靠着地图和打听,一点点往瓦洛村的方向走。途中遇到暴雨,山路塌方,他被困在山坳里三天,靠着野果充饥,好几次都差点丧命。

终于,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傍晚,赵东远远看到了瓦洛村的轮廓。他激动地加快脚步,却在村口遇到了哭哭啼啼的沙马木呷。“你是…… 韩老师的朋友?” 木呷老师红肿着眼睛问。

“我是赵东,韩梅呢?” 赵东急切地问。木呷老师叹了口气,递给他一张皱巴巴的报纸:“韩老师她…… 半个月前突发急病,没等到送到县城就…… 报纸上都登了。”

赵东接过报纸,手不住地颤抖。头版右下角,果然有一篇简短的报道,标题是 “武汉女教师魂断大凉山”,下面配着一张韩梅的黑白照片,正是她大学毕业时拍的,笑容灿烂,眼神明亮。

“不…… 不可能!” 赵东猛地抓住木呷老师的肩膀,“她怎么会突然发病?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木呷老师无奈地摇头:“医生说是什么急性肺病,发现得太晚了…… 她走的时候,手里还攥着一块黑石头。”

赵东踉跄着后退几步,仿佛被抽走了所有力气。他看着远处村小的土坯房,眼泪不受控制地涌出。千里迢迢赶来,却只等到这样一个结果。他想起三生庙老和尚的话,想起玉坠的裂痕,难道这就是他们的宿命?

第十三届 被隐藏的日记与神秘的葬礼

赵东在瓦洛村待了三天,他去了韩梅的宿舍,里面的东西被收拾得整整齐齐,桌上还放着没批改完的作业。他打开韩梅的抽屉,找到了那本日记,却发现中间少了好几页,正是记录彼岸花、石头发光和身体不适的部分。

“木呷老师,韩梅的日记怎么少了几页?” 赵东拿着日记问。木呷老师一脸茫然:“不知道啊,韩老师走后,我们就把她的东西收起来了,没动过。” 赵东皱紧眉头,心中的疑虑越来越深。

他又问起韩梅的葬礼,木呷老师说:“按照我们这里的习俗,外乡人不能埋在村里的坟地,就葬在后面的山梁上了。” 赵东要求去祭拜,木呷老师却支支吾吾:“天快黑了,山里有野兽,明天再去吧。”

当晚,赵东躺在韩梅的床上,辗转难眠。他拿起韩梅的日记,借着窗外的月光一页页翻看。看到最后,他突然发现日记的封底夹层里,藏着一张被揉皱的纸条,上面用铅笔写着一行字:“他们要我死,陈默是叛徒,去三途川找……” 后面的字被蹭掉了,看不清。

“陈默?” 赵东想起仓库被撬时那个跛脚的黑影,难道韩梅的死真的有蹊跷?他再也躺不住了,悄悄起身,打着手电筒摸向村后的山梁。

第十西届 空坟与发光的三生石碎片

山梁上雾气弥漫,能见度很低。赵东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手电筒的光束在黑暗中晃动。终于,他看到了一个新堆起来的土坟,前面插着一块木板,上面用歪歪扭扭的字写着 “韩梅之墓”。

“韩梅……” 赵东跪在坟前,泪水再次决堤。他拿出带来的酒,洒在坟前,哽咽着说:“我来晚了…… 对不起……” 就在这时,他突然闻到一股奇怪的甜香,和韩梅日记里描述的彼岸花味道很像。

他用手扒开坟头的泥土,想抓一把土留作纪念,却发现下面并没有棺材的木板,只有一层薄薄的浮土!赵东的心猛地一跳,他发疯似的刨开泥土,很快发现这只是一个空坟!

“她没死!韩梅没死!” 赵东激动地站起来,环顾西周。突然,他看到不远处的草丛里,有什么东西在月光下闪闪发光。他走过去,拨开草丛,只见一块黑色的石头半埋在土里,正是韩梅日记里提到的那块三生石碎片,此刻正发出微弱的红光!

赵东捡起石头,指尖刚触碰到它,石头突然爆发出强烈的光芒,刺得他睁不开眼。光芒中,他又看到了那个血色花海的场景,这一次,红衣女子转过身,脸上带着泪痕,嘴唇翕动着,似乎在说:“赵东,救我……”

第十五届 三途川的线索与赵东的新征程

光芒散去后,赵东发现手中的石头上多了一个红色的印记,形状像一条蜿蜒的河流。他想起三生庙老和尚的话,“去大凉山找‘三途川’的源头”,难道这就是线索?

他小心翼翼地收好石头,转身离开空坟。此刻的他,心中不再是绝望,而是充满了希望。韩梅没有死,她一定是被人带走了,而那个叫陈默的男人,很可能就是幕后黑手。

回到韩梅的宿舍,赵东仔细检查了一遍,在床板下发现了一个被踩扁的火柴盒,上面印着 “江城火柴厂” 的字样,还有一个模糊的地址 ——“三途川 源头村”。

“三途川…… 源头村……” 赵东默念着这两个词,心中有了新的计划。他要去这个源头村,找到三途川的源头,找到韩梅被隐藏的真相。

第二天一早,赵东告别了不明所以的木呷老师,踏上了前往源头村的路。他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但他清楚,这是他找到韩梅的唯一希望。大凉山的风依旧凛冽,但他的心中却燃起了熊熊的火焰,支撑着他走向那未知的远方。

第十六届 日记曝光与全网热议

就在赵东踏上新征程的同时,远在江城的一家报社里,一个戴着墨镜的男人正在整理一叠文件。文件的内容,正是韩梅被撕掉的那几页日记,以及她在大凉山的教学照片。

“标题就叫‘武汉女教师大凉山支教日记曝光:血色花海与神秘资助者’。” 男人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将文件递给旁边的编辑,“一定要写得煽情一点,把那个匿名资助者的故事重点突出,最好能引出更多内幕。”

几天后,这篇报道刊登在江城晚报的头版,很快引起了轰动。韩梅的支教日记被多家媒体转载,她在日记中记录的大凉山苦难、孩子们的纯真,以及那个神秘的匿名资助者,都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这个资助者到底是谁?”

“血色花海是什么?难道大凉山有什么秘密?”

“韩老师太可怜了,希望她在天国安息。”

网络上(当时的拨号上网论坛)也炸开了锅,有人发起了 “寻找神秘资助者” 的活动,有人猜测资助者是某个富商,也有人说是韩梅的家人。只有赵东知道,这个秘密背后,隐藏着多么惊人的真相,而他,即将踏上揭开真相的征程。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