锈色种子

第15章 冰原信鸽

加入书架
书名:
锈色种子
作者:
科学虫子
本章字数:
3044
更新时间:
2025-07-08

离开冻土带的育苗室时,莉娜把共生稻的幼苗装进了特制的保温箱。箱子外层裹着卡尔他们编的锈铁丝网,既能防辐射,又能让幼苗“呼吸”到冰原的空气。阿明握着方向盘,看着导航屏上不断北移的坐标,赵建国留下的旧地图上,北纬58度的位置画着只展翅的鸽子,旁边写着“最后的信差站”。

“信差站?”汤米嚼着压缩饼干,“这年代还有人送信?”阿明指着地图上的注释:“赵老说,那是战争期间各国科学家秘密传递研究成果的地方,用信鸽带着种子样本飞,比任何加密信号都安全。”

车队在冰原上行驶了三天。路面结着厚厚的冰,车轮裹着防滑链,碾过冰面时发出“咯吱”的声响,像在给沉默的荒原读信。第西天清晨,莉娜突然指着远处的冰丘:“那里有烟囱!”

冰丘顶端果然冒着淡淡的白烟,走近了才发现,那是座用冰块和冻土砌成的小屋,屋顶插着根锈迹斑斑的金属杆,杆上系着十几只信鸽标本,翅膀都朝着南方的方向。小屋门口站着个穿海豹皮袄的老人,手里捧着个木盒,看到车队时,浑浊的眼睛突然亮了——他手里的木盒上,刻着和赵建国徽章上一样的稻穗图案。

“我等这一天等了三十年。”老人把他们请进小屋,屋里烧着海豹油灯,墙上挂满了信鸽脚环,每个脚环上都刻着不同的地名:北京、纽约、开罗、悉尼……“我是最后一任信差,战争爆发时,我爹让我守着这里,说总有一天,会有人带着能救世界的种子来。”

老人打开木盒,里面是叠泛黄的信纸,每张纸上都画着种子,旁边用不同语言写着短句:“2070年,北京,月尘稻首次结果”“2075年,悉尼,发现抗盐稻变异株”“2080年,开罗,沙漠稻与锈种共生成功”……最后一张纸上,是赵建国的字迹:“2085年,柏林,等信鸽把共生稻种带回信差站,我们就开始重建。”

莉娜突然发现,每张信纸的角落都粘着一小片种子标本,其中一片和育苗室里的冻土共生稻一模一样。“这些信鸽……”阿明轻声问,老人指了指窗外的冰丘:“它们都葬在那儿,最后那只飞了三天三夜,把开罗的种子带回来,自己掉在冰原上,冻成了标本。”

当晚,老人教他们用海豹油和松脂制作简易信鸽饲料,汤米在信差站的屋顶加了根新的金属杆,莉娜把共生稻的种子标本粘在新的信纸上,阿明则在信的末尾画了张小小的地图,标出从柏林到冻土带的种子路线。

“该让这些信鸽的孩子们去完成未竟的使命了。”老人从里屋抱出个竹笼,里面是十几只灰白相间的鸽子,脚环上刻着新的地名:巴黎、莫斯科、里约……“它们是老信鸽的后代,天生就认得种子的味道。”

第二天清晨,信差站的屋顶响起一阵扑棱棱的翅膀声。阿明把装着共生稻种子的小布袋系在鸽腿上,老人用粗糙的手掌抚摸着鸽背:“去吧,告诉全世界,冰原上长出了会跳舞的稻子。”鸽子们盘旋三圈,朝着不同的方向飞去,翅膀划破晨雾,像一道道绿色的闪电。

车队离开信差站时,老人站在冰丘上挥手,手里举着那叠写满种子故事的信纸。阿明从后视镜里望去,信差站的灯光在冰原上闪着,像颗不肯熄灭的星。莉娜突然指着天空,一只信鸽正朝着他们来时的方向飞去,鸽腿上的布袋闪着微光——那是他们留给守桥人的信,里面装着冻土共生稻的种子,还有卡尔画的向日葵。

“它们会把消息带到的。”阿明轻声说,脚下的油门踩得更稳了。导航屏上,北纬58度的坐标渐渐远去,新的红圈正在北纬60度的位置闪烁,那里标注着“极光下的试验田”。莉娜把脸贴在保温箱上,听着共生稻幼苗生长的细微声响,突然笑了:“你说,等它们长到极光下面,会不会开出带光的花?”

车窗外,冰原开始出现零星的绿色,那是被信鸽带来的种子唤醒的苔藓,正沿着车辙印,一点点往更北的地方蔓延。阿明知道,这些看似微弱的绿,终会像信鸽的翅膀,载着所有关于希望的故事,飞向极光深处,飞向每个等待春天的角落。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