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八年的元宵夜,紫禁城张灯结彩,火树银花照亮了整片宫阙。太和殿内,满汉全席流水般呈上,觥筹交错间,大臣们纷纷向雍正与沈眉庄敬酒,赞颂之声此起彼伏。沈眉庄身着十二章纹皇后礼服,头戴三龙二凤冠,端庄地坐在雍正身侧,凤目流转间尽显母仪天下的风范。
“皇上、皇后娘娘,今年新政推行成效显著,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此乃我大清之福啊!” 户部尚书举杯,满脸喜色。雍正揽过沈眉庄的手,眼中满是骄傲:“这一切,多亏了皇后在旁辅佐。若不是皇后在后宫为朕排忧解难,新政也难以如此顺利推行。”
沈眉庄微微颔首,温婉笑道:“皇上谬赞,臣妾不过是尽些绵薄之力。这盛世太平,皆是皇上圣明,诸位大人尽心竭力所致。” 话虽谦逊,却难掩眉宇间的自信与从容。她深知,这些年与雍正携手走来,历经无数风雨,才有了今日的成就。
然而,表面的繁荣之下,仍有暗流涌动。西北边疆虽己平定,但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朝中守旧派虽不敢公然反对新政,却在暗中拖延执行。沈眉庄敏锐地察觉到这些危机,每日与雍正商讨对策到深夜。她凭借着对西洋军事的了解,建议在边疆设立火器营,采用新式训练方法;又针对守旧派的阳奉阴违,提出建立考核制度,将新政执行情况与官员升迁挂钩。
在后宫,沈眉庄也进一步推行改革。她废除了严苛的宫规,设立宫女学堂,教授她们读书识字、女红技艺,还允许年满二十五岁的宫女出宫婚配。这一举动不仅赢得了宫女们的衷心爱戴,也让后宫风气焕然一新。就连太后也不得不对她另眼相看:“皇后此举,倒是颇有远见,哀家当初真是小看你了。”
一日,沈眉庄正在坤宁宫批阅奏折,弘晖跌跌撞撞地跑了进来:“母后,儿臣要学骑马射箭!” 看着儿子天真烂漫的模样,沈眉庄放下手中的笔,将他抱在膝上:“晖儿想学,母后自然支持。只是你不仅要学武,更要学文,将来做一个文武双全的好皇子。”
正说着,雍正大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难得的轻松:“朕听说晖儿要学骑马,明日朕亲自教你!” 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场景,让沈眉庄心中满是温暖。这些年,她与雍正虽忙于政务,但从未忽略对孩子的教导。
随着新政的深入推行,大清的国力日益强盛。百姓们安居乐业,商贾往来频繁,甚至有西洋使者远道而来,求与大清通商。在沈眉庄的建议下,雍正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设立海关,不仅增加了国库收入,还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在一次接见西洋使团的宴会上,沈眉庄用流利的西洋语与使者交谈,向他们介绍大清的文化与科技。使者们对这位智慧与美貌并存的皇后赞叹不己,称她为 “东方最耀眼的明珠”。消息传回西洋,无数人对神秘的大清帝国心生向往。
时光流转,春去秋来。沈眉庄与雍正携手走过了十数个年头,他们的感情愈发深厚,对彼此的信任也从未动摇。每当夜深人静,两人总会坐在坤宁宫的庭院中,望着满天繁星,回顾这些年的点点滴滴。
“眉庄,朕这一生,最幸运的事就是遇见了你。” 雍正握着沈眉庄的手,语气中满是深情。沈眉庄靠在他肩头,轻声道:“臣妾亦如此。愿与皇上白头偕老,共守这万里江山。”
在他们的努力下,大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史书上,关于这一时期的记载满是赞誉之词,而沈眉庄与雍正的帝后情深,也成为了千古佳话,流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