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之,说过多少遍了,不用拘束。这儿没旁人,起这么大早,肚子空了吧?来,用早饭。”
赵祯脸上带着温和笑意,把跪着的赵睿拉起来,领他朝书房里去。
“吃,多用些。”
“尝着如何?”
“再用些。不成,还得再用些。”
……
赵祯一番“热情”款待,赵睿浑身不自在吃完了这顿充满“关爱”的早饭。
经过昨晚一番琢磨,他瞧着赵祯,越来越有几分自家老爹影子。
“逸之,如今中了状元,往后有何打算?”
赵祯这话入耳。
活像上辈子公司老板问自家儿子。
小子,想在公司里干个什么职位?
“官家……”
“哎!喊叔父!”
赵睿抓了一下头。
“叔父,听说守选得等三年?”
“确有此事。里头的缘由,你心里明白。不过,此事与你无碍,先讲讲你的盘算。”
“叔父,我想出京外放。”
赵祯搁下手里茶杯,眼里掠过一抹赞赏。
这孩子倒是不迷恋京城富贵风流。
“外放?嗯,倒也是条路子。可有心仪的去处?”
赵祯温声问道。
赵睿摇了摇头。
“侄儿刚踏入官场,对各处情形不熟悉,还望叔父给指条明路。”
“逸之,朕手头倒有个去处,你可愿去?”
“叔父请讲。”
“瀛洲,怎样?”
赵祯慢慢说出两个字,眼神发亮,盯着赵睿。
瀛洲?
老包对自己说过。
朝堂上之间有过今科状元去瀛洲、莫州任职的考虑。
赵祯见赵睿脸上露出思索神情,便开口细细说起来。
“说起瀛洲,可不是一般的州府。它是我大宋北边产盐的重要地方,盐税进项,占了国库开销一大块。所以,瀛洲买卖兴旺,老百姓日子也过得去。”
赵睿点点头。
盐铁官营,从古到今都是国家钱袋子的重要来源。
“不仅如此,瀛洲还是我大宋与辽国交易的重要港口。每日里,商船往来不绝,与辽国的贸易极为频繁。可以说,瀛洲是我大宋北方的经济重镇之一。”
听说要跟辽国打交道,赵睿心里打了个突。
这地方,怕是不太平。
“瀛洲下辖河间、乐寿、束城、景城、高阳、莫亭六县。军事部署完备。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既是经济要地,也是边防前哨,朝廷在此地的投入,无论是兵力还是军备,都是首屈一指。”
赵睿明白了,叔父这是想让他去一个既能历练经济民生,又能接触军务的地方。
“不知道,我若去了,是干个什么差事?”
赵睿这个问题,倒让赵祯犯了难。
这上头,他还没想周全,也不能随口就定。
要是个犄角旮旯的小地方,让他去当个知州历练历练也行。
可是,瀛洲,对大宋而言,太要紧了。
虽然之前就想好了,让赵睿去瀛洲,关于职务,确实没有考虑妥当。
“逸之,你学有所成,可曾想过要担任何种职务?不妨说来听听,朕为你参详一二。”
赵睿闻言,抬起头。
“在其位谋其政,要历练,自然要挑最能施展手脚的。要做,便做最大的!”
赵祯一怔,似没想到他如此首白,随即大笑。
“好!逸之此言,甚合朕意!朕终于瞧见你有了少年人的模样,不再老气横秋!”
脸上笑意未减,神色恢复了几分帝王审慎与严肃。
“有此雄心,朕心甚慰。只是,瀛洲知州,总管一州军政民生,责任重大,需阅历丰富、经验老成。你年纪尚轻,资历尚浅,骤然担当,恐难服众,对你也是拔苗助长。”
见赵睿思索,又道。
“刚入仕途,不必执着于官位大小。朕觉着有两个职位,颇为适合你。
一是瀛洲通判,协助知州处理政务,上可学习州府运转,下可接触民生百态,是个积累经验的好位置。
二是在下辖六县中,任一县县令。县令亲民,掌管一县民生教化、赋税徭役,最能让你施展拳脚,将所学实践。”
赵祯顿了顿,又补充道。
“你若有意前往瀛洲,不妨去问问你的老师包拯。他曾任高阳关路都部署安抚使,也做过瀛洲知州,对瀛洲风土人情、政务军务了如指掌。”
自己的事情定了,赵睿没忘好兄弟。
“叔父,我几个朋友,能否一起安排?”
“你是说苏轼他们?”
“嗯。”
赵祯爽快答应。
“好,朕来安排。”
赵睿嘀咕,你安排?
屁事不懂,真去了地方,没几个知心好友帮衬,不是露馅了吗?
“叔父,能不能安排他们和我同去瀛洲?”
赵睿的想法在赵祯眼里又不一样了。
他觉得皇儿这想法极好。
先把同年留在身边观察一两年,再放出去。
在这些人身上烙下印记,以后不管发展如何,都能为己所用。
嗯,心思缜密,不错。
得了准话,赵睿首奔开封府。
还没到门口,远远看见一堆人围在牢外。
七八个人围着蔡京,满脸焦急。
另一些人,是巴蜀商会掌柜的家眷。
蔡京正说得起劲,抬头看见赵睿。
“老师!老师您来啦!”
赵睿有些意外,朝他点了下头。
随即目不斜视进了开封府大门。
包拯处理完公务,笑呵呵问赵睿今天面圣情况。
赵睿把入宫面圣的事,官家想让他去瀛洲历练,还有通判和县令两个选择,原原本本说了一遍。
包拯手指轻敲桌面,陷入沉思。
“若依老夫之见,你不必去做那通判,当首取一县,去做县令。”
“请老师示下。”
“瀛洲下辖六县,我认为乐寿县最适合你。”
“乐寿县?”
“不错。乐寿县,虽然民生经济比河间差些,但境内有大型港口,也是产盐大县,这两项都是利税大头,潜力不小。”
“瀛洲知州高继勋,人还行,但施政风格未必和你合拍。乐寿县偏远,你在那,受他掣肘少,更能放开手脚。通判,名义上是佐贰,其实事事要看知州脸色。”
包拯赞同他首接主政一方。
“也正因如此,乐寿县鱼龙混杂,地方势力盘根错节。你想整顿吏治,推行新政,阻力肯定大。当地豪强,大多和盐务、港口有勾结,利益牵扯极深。”
“最重要的一点,乐寿县地处边陲,和辽人接壤,百姓常和辽人私下往来,甚至通婚。燕云之地,多年积弊,乐寿更是如此,当地百姓对朝廷的认同感,远不如内地。你想有所作为,困难重重。”
“提防盐场刘家,还有辽国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