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锦莲皱着眉头盯着桌上的化验报告,数据刺眼得让她头疼。
“张国强,这个污水处理的数据怎么回事?”她将报告拍在桌上。
张国强走过来看了一眼,脸色也变了:“阮总,最近生产量大,污水处理设备有点跟不上。”
“跟不上?”阮锦莲站起身,“你知道这些废水首接排到江里会造成什么后果吗?”
张国强挠挠头:“周围的企业都这么干,应该问题不大吧?”
阮锦莲心中涌起一阵怒火。前世的记忆告诉她,环境污染的代价有多沉重。
“别人怎么做是别人的事。”她走到窗边,指向远处的江水,“看到那些死鱼了吗?”
张国强顺着她的手指望去,江面上确实漂浮着一些白花花的鱼肚皮。
“这…”他愣住了。
“现在知道问题了?”阮锦莲转身面对他,“环境污染不是开玩笑的事。”
老钱匆忙跑进来,手里拿着一张传真:“阮总,环保部门要来检查了!”
张国强脸色瞬间苍白:“完了,这次肯定要被罚款。”
阮锦莲却冷静下来。
“老钱,污水处理设备的改造费用多少?”
“至少五十万。”老钱报出数字,“而且工期要三个月。”
张国强急了:“阮总,这笔钱太多了,会影响研发资金。”
“影响研发?”阮锦莲反问,“如果企业被关停,还谈什么研发?”
她走到白板前,开始画起技术改造方案:“谁说环保只能花钱?也能赚钱。”
张国强不解:“怎么赚钱?”
“开发环保技术,卖给其他企业。”阮锦莲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关键词:废水处理、废气净化、固体废物回收。
老钱眼前一亮:“您的意思是把环保当成一门生意?”
“对。”阮锦莲点头,“华国有多少污染企业?每家都需要环保技术。”
张国强还在犹豫:“但是我们对环保技术不熟悉。”
“不熟悉可以学。”阮锦莲语气坚定,“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
电话铃响起,阮锦莲接起话筒。
“阮总,我是环保局的李科长。明天要去你们厂检查。”
“李科长,我们正在进行环保改造。”阮锦莲镇定回应。
“是吗?”李科长有些意外,“大多数企业都是被逼才改造。”
“我们不一样。”阮锦莲语气诚恳,“企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李科长沉默片刻:“明天我带专家过去,如果改造方案合理,可以延长整改期限。”
挂断电话,张国强松了一口气:“至少不用立即停产。”
“停产?”阮锦莲冷笑,“我们要主动出击。”
她拿出电话本,开始拨打号码:“是京大的王教授吗?我想咨询环境工程的事。”
王教授在电话里很兴奋:“阮总,您终于关注环保了!这是大势所趋。”
“有什么好的技术推荐?”阮锦莲首接切入主题。
“生物处理技术最有前景。”王教授解释,“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
阮锦莲心中一动。生物处理技术她有印象,确实是未来主流。
“能否派专家过来指导?”
“当然可以。”王教授答应得很爽快,“正好我们也需要实践基地。”
张国强担心:“阮总,这样会不会投入太大?”
阮锦莲看着他,突然有了新想法:“老张,如果我们的环保技术领先全国会怎样?”
“领先全国?”张国强瞪大双眼,“那就能垄断市场了。”
“对。”阮锦莲在白板上写下一个数字:十亿。“这是华国环保市场的潜在规模。”
老钱倒吸一口凉气:“十亿?这么大?”
“只会更大。”阮锦莲语气肯定,“环保标准会越来越严格,市场需求爆炸式增长。”
门外传来敲门声,前台小王探头进来:“阮总,有个外商要见您,说是谈环保技术合作。”
三人面面相觑。外商怎么这么快就得到消息?
“让他进来。”阮锦莲整理了一下桌面。
进来的是个金发碧眼的中年人,西装革履,手里拿着厚厚的资料夹。
“阮女士,我是D国西门子公司的技术代表汉斯。”他主动伸手,“听说您对环保技术感兴趣?”
阮锦莲心中警惕。消息传播得太快,必有内情。
“汉斯先生,您的消息很灵通。”她客气地握手。
“我们在华国有很多合作伙伴。”汉斯坐下,打开资料夹,“这是我们最先进的污水处理系统。”
阮锦莲翻开资料,技术确实先进,但价格高得离谱。
“八百万?”她看着报价单,“这个价格太高了。”
汉斯摊手:“先进技术的价格当然高。但效果保证,十年无忧。”
张国强在旁边算了算:“八百万够我们自己研发好几套设备了。”
汉斯脸色一变:“自己研发?阮女士,环保技术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
“简单不简单,试试就知道。”阮锦莲合上资料夹,“汉斯先生,感谢您的介绍。”
汉斯意识到她在下逐客令:“阮女士,价格可以商量。七百万,这是我的底线。”
“不是价格问题。”阮锦莲站起身,“我们更倾向于自主研发。”
汉斯急了:“自主研发风险很大,万一失败怎么办?”
“失败了重新来。”阮锦莲语气坚定,“华国人不怕失败。”
汉斯无奈地收拾资料:“阮女士,希望您三思而后行。”
送走汉斯,张国强忍不住感叹:“阮总,您真的要拒绝现成的技术?”
“现成的技术是现成的依赖。”阮锦莲回到座位,“我们要的是自主可控。”
老钱担心:“但是时间不等人,环保检查明天就来。”
阮锦莲拿起电话:“是沪海理工的李院长吗?我想紧急咨询一个技术问题。”
李院长在电话里很热情:“阮总,什么问题?”
“生物污水处理技术,能否快速上马?”
“可以。”李院长答案肯定,“我们有现成的实验方案,一周内能出样机。”
阮锦莲心中大喜:“费用多少?”
“五十万研发费,技术成果共享。”
这个条件比外商优惠太多。阮锦莲当即决定:“合作愉快。”
挂断电话,张国强还在担心:“万一一周内搞不定怎么办?”
阮锦莲看着他,突然笑了:“老张,你知道什么是华国速度吗?”
“华国速度?”
“别人用一年的事,我们三个月搞定。别人用三个月的事,我们一周完成。”阮锦莲走到窗边,“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老钱兴奋地跑过来:“阮总,如果环保技术成功,我们就能开辟新的业务领域了!”
阮锦莲点头:“不只是新业务,是新的商业模式。”
她在白板上画出产业链图:环保设备制造、技术服务、运营维护、咨询培训。
“一条完整的环保产业链。”张国强看着图表,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阮锦莲拿起桌上的化验报告,用力撕成两半:“从明天开始,中华计算机不再是污染企业,而是环保技术的领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