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椅歪史:那些跑偏的九五之尊

第37章 长沙王助战

加入书架
书名:
龙椅歪史:那些跑偏的九五之尊
作者:
苦丁茶2024
本章字数:
2504
更新时间:
2025-07-07

永宁二年(公元 302 年)深冬,河间王司马颙的檄文如霜刃划破关中寒雾,与成都王司马颖合兵二十万屯于华阴,以 “清君侧” 之名叩响讨逆战鼓。这位素有 “烈王” 之称的长沙王司马乂 —— 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时年三十有二,正于洛阳东府的暖阁内祖父遗留的鎏金铜节。案头摊开的《孙子兵法》在烛火下泛着微光,书页间 “权臣擅命,社稷将危” 八字被朱砂圈点得透纸而出。史载其夜铜雀池结满薄冰,他披玄色大氅舞毕青虹剑,剑穗扫落池面冰棱时忽驻足长叹:“世祖武皇帝定鼎中原,岂容竖子败坏宗庙!” 话音未落,檐角铁马被朔风震得叮当乱响,恰如他胸腔中翻涌的愤懑。

当八百里加急羽檄抵京,司马乂即刻于宣阳门城楼行告天礼。三丈高的杏黄旗在凛冽北风中猎猎作响,旗下三千宿卫禁军皆披玄甲朱缨,肩甲上的狴犴兽纹在火把照耀下吞吐火星。他手捧天子亲赐的青铜金鼓,鼓面蟠龙纹被岁月磨出幽光,每一击都震得城楼基座的螭首排水口簌簌落尘。誓师檄文以紫毫大笔写就,“奉诏讨逆” 西字的朱砂墨透纸渗出,滴在青石阶上宛如凝固的血珠。当 “诛除国贼,匡扶社稷” 的呐喊自禁军方阵爆发,声浪竟将檐角铜铃震落,铃舌坠地时惊起一群栖于鸱吻的寒鸦。

彼时司马冏主力正沿函谷关布防,洛阳城内仅余老弱残兵五千。司马乂深谙 “攻其无备” 之策,趁月黑风高亲率五百突骑自平昌门出,马蹄尽裹熟牛皮,踏过天街石板时只余沉闷的噗噗声。这支由鲜卑、乌桓精骑组成的突击队,皆着山文甲、持环首刀,夜色中如墨色潮水涌向相府。铜驼街的厮杀从丑时持续至卯时,昔日胡商云集的酒肆幡旗尽被血浸透 —— 波斯商人遗留的琉璃灯盏在混战中碎裂,淡紫色的碎片嵌入战死士卒的甲缝;绸缎庄的蜀锦被箭矢洞穿,残片如蝶翼挂在断戟之上。武库争夺战尤为惨烈,司马冏部将张乌据守望楼放箭,其所用的角端弓射程达三百步,却被司马乂以皇帝亲赐的宝雕弓回射,雕花箭杆贯穿其咽喉后,将人头钉死在楼橹横梁,箭羽上的孔雀翎在晨风中簌簌颤动。

六昼夜的巷战让洛阳沦为人间炼狱。太学讲堂的《熹平石经》残碑间,伤兵们以石函为枕,血渍顺着 “五经” 刻字的凹痕蜿蜒,将 “忠孝” 二字染得通红;金市的酒肆地窖里,百姓用桑木门板封堵入口,仍能听见街面上传来环首刀劈砍盾牌的闷响,间或夹杂着 “缴械者免死” 的呼喝。破城之日,司马乂部卒涌入相府后厨,尚温的青铜鼎里浮着南国进贡的鲜荔枝,鼎下的银炭还燃着火星,而庭院假山上悬挂的宝弓,弓弦己被利箭射断成三截。

这场发生在京畿的内斗如瘟疫蔓延 —— 司马颙的雍州兵趁机劫掠长安市肆,连汉武帝时期的鎏金铜马都被熔铸为兵器;司马颖的邺城军屯于黄河北岸,其麾下的幽州突骑己开始袭扰魏郡百姓。司马乂虽挟天子以令朝堂,却不知自己正步入新的权力陷阱:他坐于太极殿东厢处理军报时,案头的博山炉飘着安息香,而窗外御道上,河间王派来的密使正踏过未及清理的箭镞,靴底与石板摩擦出刺耳的声响。西晋王朝的裂痕己深及骨髓,洛水浮桥的铜龙雕塑在烽火中褪去鎏金,龙目里凝结的不是晨露,而是无数战死士卒未干的血泪。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