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切疯狂结束后上官瑶躺在床上突然忍不住哭了。
见她哭萧柘也慌了,帮她擦着眼泪说:“绾绾怎么了?”
上官瑶哭着说:“我觉得我现在特别难看又可怜,为了生孩子做这些,就像要配种的牲口一样。”
萧柘看着她不知道要说什么。
上官瑶:“我愿意和相爱的人生孩子,可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而不是这样有目的性的,所有人都时时刻刻盯着我的肚子,这种感觉让我很害怕,好像我不生孩子就是千古罪人一样。”
萧柘心疼的把她揽进怀里说:“以后我们再也不提孩子的事了,我会和所有人都说好,谁都不要在我们面前说,你只要做你自已就好,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
上官瑶窝在他的怀里问:“我是不是很矫情?这点事就接受不了了。”
萧柘:“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感受和不愿意让旁人触碰敏感的地方,你能和我说出来我很开心,我可以去感受你的想法,我们一起去面对。”
上官瑶回抱住萧柘,她此时感觉自已遇到萧柘很幸运,她的好情绪、坏情绪都能得到很好的回应,他能感同身受的替她考虑。
两人休息了一会儿后穿好衣服去宴会厅,他们来时人已经到的差不多了。
太子妃关心的问:“二弟、弟妹休息的怎么样?”
上官瑶笑着说:“休息的很好。”
太子妃看她状态的确不错才放心的说:“弟妹不必在意别人说了什么,你和二弟好好的才是最重要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坏,见不得别人好。”
上官瑶:“多谢大嫂关心,我知道了。”
帝后和贵妃来后宴席开始,这种活动参加的多了再看歌舞也就没什么意思了,菜品也一般,基本都凉掉了,没有几个能吃的。
无聊时只能和身边的萧樟聊天。
上官瑶看着对面梁王自已就问:“梁王妃怎么没来?”
萧樟:“二嫂没听说啊,前不久梁王妃流产了。”
上官瑶有些震惊的问:“为什么?”
萧樟:“据说是被下人冲撞了,其实我听说是被萧枫打了。”
上官瑶想想那个在她面前耀武扬威的查哈,居然有些可怜她。
萧樟看她的表情说:“二嫂怎么还同情她?你是没见过她打骂下人的时候。”
上官瑶:“只是想着当时也算是我把她推向萧枫的,有些自责,她即使做错了事,也不应该在有身孕的时候被打。”
萧樟:“这和二嫂没关系,她和萧枫属于一类人,在一起也算般配。”
今年宴会的唯一好处就是没有人让她表演节目了,她可以安心坐着看别人表演。
宴会结束后两人坐马车回家,新年就这样过完了。
过完年后气温就会逐渐转暖,她把杨志远叫回来问:“关于鲜花种植的事各地百姓反应怎么样?”
杨志远:“他们好像并不感兴趣,或者说并不相信真的会有人回收花瓣,百姓们怕他们种植后没人收,白白浪费力气,还不如去开垦荒地种粮食。”
上官瑶:“你近日去趟顺城、新城、齐城和木城,在每个城池找二十个当地百姓,和他们每人签下一百斤的玫瑰花瓣的回收契约,以每斤一两银子的价钱回收,先付给他们一半的定金。”
“到时间他们如期交货我们结完剩下的银子,若没有交货就要退还银子,这些都在契约中写好,在官府备案,还要告诉他们,没有签契约的花瓣我们也会回收,但价钱会有变化,最低不会低于八钱。”
杨志远笑着说:“每人一百斤,一两银子一斤,那他们就会赚一百两,这对于普通百姓可是想都不敢想的。”
上官瑶:“不写在契约里可能不会信,那我们就在官府备案,并付好定金不会有人不信了吧。”
杨志远:“我这就去办。”
杨志远刚准备走,上官瑶就叫住了他说:“你在我们的人中找六个靠谱的,让他们偷偷回到历国,去宁城、江城、云城、贵城、苏城和南城六座城池,各开一家米铺。”
杨志远不解的问:“为何要去历国开米铺?”
上官瑶:“一旦打起仗来粮食是最重要的,我们必须要掌握粮草。”
杨志远:“您是说两国要开战了吗?”
上官瑶:“现在还没有,不过也不会太久了,我们要做好准备。”
杨志远:“那他们到了历国后要做什么?”
上官瑶:“先不用做什么,只是正常的开米铺就好,也不用大肆收粮,只够平时售卖就好,其他的等我消息。”
说完拿给杨志远三万两银票说:“这是开米铺要用的银子,租间铺子就好,不用买,我们不会做太久。”
杨志远拿过银票答应:“好。”
杨志远走后上官瑶站在廊下看着房檐融化的雪水滴答滴答的发呆。
萧柘从外面回来见她发呆就问:“在想什么?”
上官瑶回过神来说:“没什么,王爷今日怎么回来这么早?”
萧柘:“忙完了就早些回来看看你。”
上官瑶:“这些日子你都早出晚归的,今日回来这么早我还有些不习惯。”
萧柘拉着她回屋坐下说:“我这些日子早出晚归是因为要把军营的事忙完,明日陪绾绾过生辰。”
上官瑶才想起明日就二月初六了,笑着说:“你还记得我生辰?”
萧柘:“绾绾的生辰我当然记得了,明日我带你出城去一个地方。”
上官瑶:“什么地方?”
萧柘神秘兮兮的说:“保密。”
梅清开心的过来说:“启禀王爷、王妃,小白刚刚生了一窝小兔子。”
上官瑶惊喜的说:“真的,我们去看看。”
梅清笑着说:“刚出生的小兔子大兔子是不让人看的,王妃还要在等等。”
上官瑶有些失落的说:“啊,那要什么时候才能看?”
梅清:“要等长了毛才可以,不过王妃可以先给他们起个名字。”
上官瑶:“生了几只?”
梅清:“六只。”
上官瑶:“那就叫小一、小二直到小六。”
萧柘和梅清都没有说话,对她起的名字不做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