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十多天,山上的花开了,杨志远按照竹韵给的制作方法指导几个小丫头制作胭脂。
傍晚杨志远把她们做的最好的一盒拿回来给上官瑶看,她捻了一点在手背上擦开说:“离我们想要的还差很远。”
看看竹韵说:“杨大哥可以把竹韵带出去吗?”
杨志远点头:“没问题,门口守卫看的并不严格,让竹韵换了衣服我们从后墙离开完全可以。”
上官瑶对竹韵说:“竹韵收拾一下你和杨大哥去铺子住几日,教会那几个小丫头再回来,否则等我们的禁足解了,花也谢了,我们要在花谢之前制作出一年要卖的胭脂。”
竹韵答应:“王妃放心,我一定可以教会她们。”
说完她回去收拾换洗衣服。
上官瑶拿出一套翡翠头面给杨志远:“你找个当铺把它当了,店铺开张还要不少银钱,你们几个男的也不懂胭脂生意,你看看可不可以找个可靠的掌柜,让老白他们跟着学习,日后我们还要开更多店铺。”
杨志远有些不解的问:“我们以后是要做生意吗?”
上官瑶:“无论我们想要做什么都要有足够的银钱,有钱能使鬼推磨,我们要做的事不是凭一已之力能做到的,那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银钱做支撑。”
杨志远恍然大悟道:“我知道了,我会努力让他们学的。”
上官瑶:“你传信让剩下的人也都过来吧。”
杨志远:“好。”
趁着天黑杨志远带着竹韵离开秋思院,竹韵到了铺子后就认真的教十个丫头做胭脂、口脂和头油。
用了七八天的时间竹韵把她们都教会了,杨志远也找到一个从锦城过来的掌柜。
杨志远过来让上官瑶给胭脂铺起个名字,上官瑶稍作思索说:“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就叫芙蓉斋吧。”
起了名字后她写了字让杨志远去做牌匾。
没用多久她们的胭脂铺子就开张了,算是轰动了上京城。
在芙蓉斋开张之前上京城没有像样的胭脂铺子,街上卖的都是一些小作坊自已做的,只有一家水仙坊,为上京城的所有贵妇提供胭脂,可大家对他家的胭脂都不满意。
芙蓉斋一开张就迎来了大量的官家贵妇,掌柜老尹也非常有经验,把一众贵妇哄得纷纷大量购买,一时间芙蓉斋就在成了上京城所有贵妇的指定胭脂铺。
开张头一日他们就卖出了三千两银子,晚上杨志远来汇报时都是一脸的不可置信。
杨志远:“这些妇人怎么看见胭脂像不要钱一样的买啊?”
上官瑶笑着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嘛,她们之前都没有见过这么好的胭脂,刚看到自然都大量购买,我们不要想的太好了,她们都买了那么多,日后可能就很长时间不会来了,竹韵要试着研制一些新鲜样式,吸引她们不断的购买。”
菊笑:“王妃是要把上京城所有有钱人家的家底都掏空吗?”
上官瑶:“这次只是开始,日后我们要赚更多的钱。”
菊笑:“之前怎么没看出来王妃还是一个财迷。”
竹韵用最快的时间做出来养肤膏、香露等好多让这些贵妇疯狂的产品,芙蓉斋也这样在上京站稳了脚。
又过了一个多月,她的禁足解了,门口的侍卫撤了,院门也打开了,不过她已经适应了这样的生活,即使大门打开她也无处可去。
这一日她坐在书房看上个月胭脂铺的账本,一个月就净赚两万两,所有的本钱都赚回来了,她看着厚厚的银票很满意。
梅清进来递给她一张请帖说:“太子妃派人送来的,她又生了一位小皇孙,五日后是孩子满月宴。”
萧柘不在,她是不想出府的,可太子妃是她在燕国为数不多的朋友,也是真心待她之人,她送来的帖子上官瑶不能不去。
看着帖子吩咐梅清:“把那对墨玉玉牌找出来,再找两匹云锦。”
梅清犹豫着说:“墨玉可是极为少见的,这是王妃陪嫁中最贵重的。”
上官瑶:“再贵重也不过一个物件,放在库房躺着也无用,大嫂和泽儿对我的好送其他的东西都轻了。”
梅清只好听话的去准备礼品。
五日后她带着梅清和竹韵一同来到东宫,萧泽在门口看见她就开心的过来说:“二婶,我带你去见我母亲。”
上官瑶温柔的笑着说:“好啊。”
萧泽带着她们直接来到太子妃院子,太子妃看见她身后的两个侍女捧着小山一样的东西笑着说:“弟妹这是要把秦王府都搬到我这吗?”
上官瑶笑着说:“恭喜大嫂又添麟儿,我只觉得送什么都不够。”
“两匹云锦大嫂给孩子做些贴身衣物。”
拿过竹韵手里的盒子打开说:“不瞒大嫂最近城里开的芙蓉斋是我开的,这是店里的养肤膏、胭脂、桂花油还有香露,大嫂刚出月子自然要好好打扮自已。”
太子妃看着她拿的东西笑的嘴都合不上,开心的说:“弟妹真是了解我,我生完孩子就感觉皮肤老了很多,用了弟妹的养肤膏一定能养回来。”
最后上官瑶从梅清手里拿过一个精致的盒子给太子妃说:“这是我送给泽儿还有这个小不点儿的,他们兄弟每人一块。”
太子妃打开盒子看见一对通体纯黑,边缘有白色光圈的极品墨玉连忙盖上盖子把盒子推回去说:“这个实在太贵重了,我可不能收。”
上官瑶笑着说:“这是我送给他们兄弟的,大嫂可不能拒绝,要拒绝也要他们长大了,自已还给我。”
太子妃感动的和一旁的萧泽说:“还不谢谢二婶。”
萧泽:“谢谢二婶。”
上官瑶摸摸萧泽的头说:“不客气。”
又看向婴儿床上躺着的小人问:“取名字了吗?”
太子妃:“取了浩字。”
上官瑶笑着说:“浩瀚广阔,长大一定是一个善良、正直、坦荡之人。”
太子妃温柔的看着小儿子说:“借弟妹吉言,等他长大也一定要弟妹给启蒙。”
上官瑶:“只要大嫂信得过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