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叛乱,不过持续三天时间便被平息了,比宋翎芸想象的还要快,看样子这帮叛军果然是乌合之众。山庄内,宋翎芸听着山下探子的汇报,望着山庄内因那日混战造成的混乱景象,心中的大石总算落了地。然而,还未等她松口气,一个惊天的消息便传入了她的耳中。
不过朝廷却是发生了一件大事,皇帝驾崩了,其实早在顾长安出征期间,赵霏瑜便向她透露过此事,皇帝的身体一直在勉力支撑,这场叛乱也耗尽了他的心血,最后猝然离世。
皇帝的骤然离世,让整个朝廷陷入了一片混乱。按照祖制,三品以上官员和其家眷都要为先皇守灵。将军府现在主事就一个宋翎芸,便是宋翎芸也没有办法违逆皇权,无奈之下,宋翎芸在接到消息的第一时间便快马加鞭往回赶。
回到将军府,宋翎芸来不及休整,便开始安排后续事宜。她神色凝重地对寒风说道:“寒风,你带几个护卫,务必将孙翠翠和小佑宁也尽快带回将军府。”寒风领命而去,宋翎芸则稍作收拾,换了身素服,便匆匆进宫。
先帝的离世真的是打了大家一个措手不及,原本以为京城内又是一场血雨腥风,却不想从不曾显于人前的五皇子突然手持继位诏书冒了出来。
这五皇子说起来名声不显,只听说五皇子母妃是先帝最宠爱的贵妃,但生下五皇子便难产去世了。那会儿正是先帝爱重贵妃之时,因着五皇子的出生导致贵妃去世,皇帝对他也有些不喜,认为五皇子克母,对他一直十分冷落。听说五皇子小时候过得很不好,在宫中备受欺凌,吃穿用度皆不如其他皇子。
但是在五皇子 6 岁那年,白云观的了凡道长突然到皇宫中对先皇说,他夜观天象,皇宫中有一皇子当皈依道家门派,可以福泽天下,保国运昌隆。
说起来,这大虞朝有人信佛,有人信道,官府也是两边不得罪,佛也好,道也好,只要风调雨顺,国家都允许存在。这白云观和护国寺一样,都算是国家机构,里面的僧侣道士除了日常香火,还享有国家俸禄,当然,这两座道观和寺庙也不是那什么好进的,好比科举考试,僧侣道士也是需要考核过关方能入门,可见平日的香火有多么旺盛。
因此这两个机构的大佬也可以说是这个国家的国师了,了凡道长作为道观的观主,先帝对其还是比较信任的,反正他儿子多,也不在乎送去这一个当道士,只要国运昌隆就好。
却是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五皇子突然又出现了,而且还以如此惊人的方式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各位大臣仔细看了笔迹,确是皇帝遗诏无疑。
众人皆在揣测,这五皇子究竟是如何拿到皇帝遗诏的?难道先帝之前所做所为皆是蒙蔽大家的视线,故意把五皇子送到道观,避免其参与夺嫡之争,以防伤到他?
这先帝对五皇子爱的当真深沉啊。
不仅如此,先帝还为五皇子留下了一支军队,是传说中的龙卫军,没见刚刚开口反对的大臣,一下就没了,就是平日跳的最欢的大皇子和二皇子也是不敢吱声。
大臣皇子宗亲都没有异议,圣旨验过确真无疑,还有什么值得怀疑的,五皇子相貌也和先帝年轻的时候如出一辙,眉宇间还有先皇贵妃的神采,如玉面修罗一般长立玉街至上,再没有什么可怀疑的。
不知是哪位大臣带头高呼万岁,就这么坐实了五皇子的身份,其他人也齐刷刷的跪下,跟着山呼万岁成了,新帝稳了。
新帝的身份确定了,局面稳下来了。
先帝的后事也要继续办,宫廷内外,一片缟素。
先帝的灵柩停放在皇宫的大殿之中,四周香烟袅袅,烛光摇曳。灵柩前摆满了鲜花和祭品,五皇子带头,群臣和皇室宗亲们身着白色孝服,神情悲痛,依次跪地叩拜。宫女和太监们低垂着头,轻声抽泣,整个宫殿沉浸在一片哀伤的氛围之中。
在宫殿外,宫廷乐师们奏响了低沉哀婉的哀乐,声音在空旷的宫廷中回荡,更增添了几分凄凉。
先皇灵柩送入皇陵后。
新帝也迎来了自已的登基仪式。
新帝继位的那一天,阳光洒在皇宫的金瓦红墙上,却无法驱散凝重的气氛。
皇宫广场上,旌旗飘扬,文武百官整齐排列,神色庄重。五皇子身着华丽的龙袍,头戴皇冠,在众人的瞩目下,一步步走上高高的台阶,走向象征着皇权的龙椅。
当新帝登上皇位,群臣齐齐下跪,山呼万岁。新帝面容严肃,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下方的臣子,声音沉稳而有力:“众卿平身!”
此时,宫廷乐师奏响了激昂庄严的乐章,礼炮轰鸣,彩带飘舞。
新帝坐在龙椅上,接受着百官的朝拜,他深知,从这一刻起,他将肩负起整个国家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