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日后赵执二人回到黑林城。
刺史方志勇兴奋的迎接他,赵执:“现在具体什么情况?”
方志勇:“多亏王爷派人送信,黑林城防守及时,燕军一万骑兵全军覆没,下一步要怎么办还要听王爷指示。”
赵执:“方大人是怎么想的?”
方志勇:“目前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见好就收,我们并没有吃亏,只要他们不继续攻击,我们就这样算了,二是乘胜追击,集结更多兵马,打到燕国投降为止。”
赵执想了想说:“或许还有第三种选择。”
方志勇:“请王爷明示。”
赵执:“方大人可向陛下上奏折说明这边的情况。”
方志勇:“回殿下,臣已经八百里加急向陛下上奏了。”
赵执:“你先派人给燕国传信,就说楚国给他们一次议和的机会,让他们能做主的人过来谈判。”
方志勇:“是!臣这就去。”
邵峰接到楚国的消息后有些疑惑,这些楚国人又要搞什么名堂。
不过他偷袭失败损失一万骑兵也自知有罪,没有敢自作主张,立刻派人去给陛下传信。
此时的楚国皇帝收到方志勇的奏折十分开心,折儿没有让他失望。
他立刻写圣旨,先是褒奖了黑林城刺史方志勇,然后圣旨上又明确说黑林城后续的一切事由成王赵执做主,让方志勇配合成王。
而不同于楚国的顺利,燕国皇帝收到邵峰哥的传信后却勃然大怒,骂他是个废物。
辽王耶律佐:“父皇息怒,我们要想一想要如何处理后面的事,如今楚国提出要和我谈判,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皇帝:“皇儿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耶律佐:“显然我们现在没有和楚国一战的能力,因为我们没有粮草,既然不能出征,便只能议和。”
皇帝:“若他们因此提出过分的要求怎么办?”
耶律佐:“我们也可以不去议和,就看他们能不能出兵,儿臣认为如今的楚国同样没有实力出兵。”
皇帝:“可朕听说今年楚国粮食丰收,他们击退了匈奴,听说他们那个苏家军很厉害。”
耶律佐:“我们燕国天气严寒,楚国将士都没有经历过这种天气,儿臣认为他们不会轻易对我们出兵,他们并没有胜算。”
燕国因为讨论楚国会不会出兵,要不要谈判,谈判应该怎么谈,要做出怎样的让步进入紧张氛围,浪费了几天时间。
路程更快的燕国边境没有收到消息,而八百里加急的圣旨已经传到黑林城。
赵执接到圣旨心里也更放心了,原本他已经做好了先斩后奏的准备,可那样毕竟会招来一些麻烦,落人口实,若有人因此找他麻烦他也不好解释。
如今有了这道圣旨,他就可以按照自已的想法来了。
方志勇:“王爷准备如何处理?”
赵执:“再等一天,看看燕国的动静,方大人做好准备,明日燕国还没有回话,我们就先给他们一些颜色瞧瞧。”
方志勇:“是!”
第二日燕国果然还没有动静,赵执笑着说:“他们不会认为偷袭我们一次就这么算了吧。”
成安:“王爷也别给他们时间了,直接就派兵把他们打服了,让他们再也不敢觊觎楚国的一棵草。”
赵执:“就算攻打燕国也是选择在此时,燕国进入冬季,天气严寒,我们的将士根本无法作战。”
成安:“那也不能就这样算了,谁知道他们那天又来偷袭,我们也不可能日日戒严,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方志勇:“成安兄弟说的是,燕国今年粮食紧缺,棉花布匹也不够,他们为了生存就一定还会过来抢夺,我们也不能日日严防,还有从连顺城借的五千兵迟早也要还回去的。”
赵执:“方大人不要急,没有解决黑林城的问题本王也不会离开。”
“传信下去,今晚让将士们好好休息,明日寅时初出兵齐南城,告诉将士们尽力即可,不用拼命,是否能攻打下齐南城都无所谓。”
方志勇不解,但没有多问,听话的去做。
方志勇如今对成王是言听计从,佩服的五体投地,若没有他传消息过来黑林城一定会被洗劫一空,那样这个冬日无法过冬的就不是燕国百姓,而是黑林城的百姓。
按照成王的吩咐,楚国士兵在寅时初进攻了齐南城。
虽然楚国士兵手下留情,但此时的燕国士兵都在睡梦中,突然被攻击,都是急忙穿好衣服迎敌,可那是准备充分的楚国士兵对手。
一上午时间燕国士兵死伤惨重,楚国鸣金收兵,虽然没有攻打下齐南城,但也给了燕国重重一击。
邵峰的伤还没有痊愈,此时伤口撕开,加重了伤势,他连忙命人给陛下传信。
燕国皇帝再不做决定,楚国很有可能继续攻打燕国,再走几次这样的偷袭,齐南城很难保住。
燕国皇帝脸色很难看的和满朝文武商量对策。
辽王:“儿臣建议先去和他们谈判,看看他们提什么条件。”
大臣:“此时楚国占有优势,他们一定会提出非常过分的要求。”
皇帝:“爱卿有什么好建议?”
大臣:“微臣建议我们可以和匈奴联手,一同出击楚国,分刮他们的土地和粮食。”
辽王:“匈奴刚刚大败于楚国,他们有什么能力攻打楚国,就算有,他们又凭什么跟我们合作,谁不知道我们现在被楚国威胁。”
大臣:“我们可以让一些利益给匈奴,他们一定会同意的。”
辽王:“你不会是匈奴派来的奸细吧?我们让利给匈奴,若我们联手依然没有打过楚国呢?毕竟匈奴已经败在楚国手中一次。”
说完他看向皇帝:“儿臣依然建议先去谈谈楚国的条件,万一他们的要求是我们可以接受的呢,短暂的议和并不代表什么,日后我们可以再拿回来。”
皇帝最终同意了耶律佐的提议。
皇帝:“既然皇儿主张谈判,就由你亲自去同楚国谈判吧。”
辽王:“儿臣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