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队穿越明末,华夏重塑世界

第33章 是时候统一度量衡了

加入书架
书名:
舰队穿越明末,华夏重塑世界
作者:
一条破狼
本章字数:
4466
更新时间:
2025-06-30

最后一船离开登州码头的时候,天气己经很冷了。

在双方的竭诚配合下,整个灾民北运过程只死了不到100人,远远小于预估数字。

刘平和陈小云非常的满意。

整整25万多人口,青壮为主,老年人能在逃难过程中一路熬到山东海边的极少。

儿童也不多,据说一路上被卖掉了不少,在这个社会,这是常态。

室外的工作基本停工,矿区和辽阳工业区内却是热火朝天。

补充了足够的人力后,整个工业区迸发出强大的活力。

伴随着钢铁厂二号高炉投产,生铁和粗钢产量再上一个台阶。

焦化厂二期工程也己接近完工。

由于煤气产出的越来越多,基于煤气的各种小设备,小机械层出不穷。

这一切为临时政府度过来到辽东的第一个冬天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筹备许久的标准化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

生产,生活中的各种计量单位并举,己经严重阻碍了各行各业的效率。

是时候统一度量衡了。

王刚又多了一个头衔,标准化管理办公室主任。

暂时只有一个工作组,即统一度量衡小组。

组长是曾经的安徽舰无人机控制小组组长赵哲林,组员还是他的两个老部下贾成和傅全。

有大数据中心在,度量衡标准的制定就没有什么困难。

困难在于选择何种方案,选定以后如何推广。

经过几天的内部讨论,还是决定采用后世早己耳熟能详的并行方案。

距离上,标准为千米,米,毫米,微米,纳米。。。。

保留里,丈,尺,寸,顷,亩,分等等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单位

重量上,标准为吨,千克,克,毫克。。。。。

保留担,斤,两,钱等等

容积上,标准为立方千米,立方米,立方毫米。。。。

保留斗,升,合等

并为这些单位制定了详细的换算标准。

彻底取消和放弃所有的英制单位,所有标准文件均使用公制单位。

民事委员会迅速批准并下单机床厂大批量制作标准的量具,同时下发的还有两个红头文件

《临时政府关于统一度量衡的决议 1621年版》

《临时政府关于使用公历的决议 1621年版》

所有初级扫盲班都把这两个文件加入到必修课中。

在公历的决议中加入了一年365天,一天24小时的,一周七天的概念。

在示范的日历中也贴心的标上了阴历,24节气以及周一到周日的具体对照。

标准度量衡的实施初期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但是在临时政府坚定不移的支持和推广下,慢慢的走上正轨,随后体现出了巨大的市场潜力。

各地由临时政府主导经营的大型百货市场,大型农贸市场先后开业。

市场入口处显眼的以公制为单位的公平尺,公平秤和天平,为标准度量衡的推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同时开业的还有形影不离的钱庄和粮行。

随着工人和军人的增加,每个月发出去的工资数量逐渐增加。

临时政府采取了银本位和粮食本位的双重机制,银元和粮食价格高度绑定,兑换比例保持稳定。

最初的两个月,拿到工资的人们都是第一时间去粮行把工资换成粮食。

以至于刚从钱庄发出去的钱币转个手就从隔壁粮行又回收了回来。

对于这点,临时政府早有预案,粮行里充足的粮食储备根本无惧这种现象。

随着钱庄工作人员的不断努力,慢慢的,把钱存钱庄的人慢慢多起来了。

粮食放在家里时间长了只会坏掉,钱放钱庄却是有利息的,利息不多,固定2%的年息,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有的人甚至把家里的粮食又重新扛回米行。

正常情况下原价收,但保不准当家里受潮,变质啥的,收购价就下来了。

这下有损失的人就到处哭诉,无形中为钱庄做了个免费广告。

渐渐的,拿到工资后换粮食和存钱庄的比例,达到了一个平衡。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就是小农经济,什么东西都是自给自足,流通环节很少。

即使有,也是以物易物的多。

临时政府带给当地民众的一大变化就是商品种类大大丰富。油盐酱醋茶,开门五件事,现在有点复杂。

油有豆油,花生油,芝麻油。

盐有粗盐,精制盐,碘盐。

酱就更多了,豆瓣酱,辣椒酱,花生酱,麻酱,豆豉酱等等不下十种。

醋居然还分香醋,陈醋,水果醋,真是小刀割屁股,开了眼了。

至于茶,不就是茶砖上掰下一块吗,怎么现在成了绿茶,红茶,茉莉花茶。

眼睛都看花了。

吴前领了饷银,和一大帮战友一起逛街进了百货商场。

看着战友们兴高采烈的比划着奇奇怪怪的衣服鞋子,吴前眼里只有自行车。

自从在他那个百户亲戚家尝试了一下被视若珍宝的自行车后,吴前便迷上了这个新玩具。

可惜亲戚也不让他多骑,自己都舍不得呢。

吴前的月薪现在是两银元,按照购买力己经算是高薪了。

毕竟军官编制,待遇就是高。

但是看到自行车前明晃晃的100银元标价,吴前只觉得一盆冷水浇得自己透心凉。

售车的小妹妹可不觉得,她是有提成的。

卖掉一辆,提成都快抵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了。

看出眼前这位年轻的军官有意购买,但似乎囊中羞涩,马上有了主意。

脑子里闪过培训师的各种销售用语和策略,上前打起招呼:

“帅哥,买车吗?特供的绝版自行车,卖一辆少一辆,值得拥有。”

吴前从来没有这么近的和女孩子打过交道,顿时面红耳赤,连连摇手,表示不买,只是看看。

小妹妹可不想这么轻易放弃:

“帅哥,军人打九折,只要90银元,这么好的机会你真的不要,说不定下次来就没有了。”

事实上,每个商场自行车没上架几辆,买得起的人确实不多。

穿越过来的人不用买,每个人都分配到一辆自用,算是特殊待遇。

吴前决定坦诚相告:“我月薪只有两银元,真买不起。”

“没关系啊,帅哥,你是军人,打折后还可以享受无息分期付款哦!”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