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城,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宋云龙的书房里。
他身着崭新的官服,面容严肃却难掩眼中的坚定与期许,今天是他正式上任苏州知府的日子。
一旁,春燕正满脸骄傲地帮哥哥整理官帽上的配饰,嘴角止不住地上扬:“哥哥,你可一定要做个青天大老爷,为苏州百姓做主!”
宋云龙笑着点头,眼神里满是温柔与宠溺:“放心吧,哥哥定不会辜负你和苏州百姓的期望。”
随着三声响亮的铜锣开道,宋云龙在一众衙役的簇拥下,前往知府衙门。
街道两旁,百姓们纷纷驻足观望,交头接耳。“听说新来的知府是个年轻有为的才子呢!”
“是啊,希望他能为咱苏州带来些新气象。”
宋云龙一路微笑着向百姓们点头示意,亲民的姿态瞬间拉近了与众人的距离。
到了衙门,宋云龙即刻召集所有衙役和官吏,开始整顿吏治。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洪亮而威严:“从今日起,衙门上下务必各司其职,奉公守法。
若有谁敢徇私舞弊、欺压百姓,休怪我宋某不讲情面!”底下众人纷纷应和,一时间,衙门里的风气为之一振。
可没过多久,宋云龙就发现了诸多棘手问题。
城中赋税征收混乱,一些贪官污吏与地方豪强勾结,私自抬高税率,中饱私囊,致使许多百姓苦不堪言。
宋云龙决定先从赋税改革入手,他深入民间,走访了一户又一户普通人家,详细了解他们的收入与纳税情况。
这日,他来到了城中一位老农夫的家中。
老农夫名叫李二,家中仅有他和体弱多病的妻子相依为命。
一见到知府大人亲自上门,李二吓得连忙跪地,宋云龙赶忙扶起他:“老人家,不必多礼,我今日来,是想听听您对这赋税的看法。”
李二犹豫了一下,眼眶泛红,声音带着哭腔说道:“大人呐,这税实在是太重了!我辛苦一年种的粮食,大半都交了税,剩下的根本不够糊口,我和我那老伴儿,都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宋云龙的拳头紧握,心中满是愤怒与心疼,暗暗发誓一定要将这些贪官污吏一网打尽,还百姓一个公道。
回到衙门后,宋云龙废寝忘食,翻阅了大量的账本和卷宗,终于掌握了那些贪官污吏的犯罪证据。
他雷厉风行,立刻下令将为首的几个贪官抓捕归案,并重新制定了合理的赋税制度,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消息传开,苏州城的百姓们欢呼雀跃,纷纷称赞宋云龙是难得的好官。
与此同时,宋云龙也没忘记黄老爷一家。
他在城中一处幽静的地段,为黄家人安排了舒适的住处。
庭院不大,但收拾得干净整洁,种满了各种花草。
他还特地请来了城中最好的郎中,每日为黄老爷诊治病情。郎中开了几副中药,并叮嘱要悉心调养。
春燕和玉莲也时常陪伴在黄老爷身边,为他煎药、陪他聊天。
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黄老爷的病情逐渐好转,原本苍白的脸上也渐渐有了血色。
一天,黄老爷坐在庭院的石凳上,看着忙前忙后的春燕和玉莲,感慨万分:“多亏了宋公子和春燕,我们一家才有了重新生活的机会,这份恩情,我们没齿难忘。”
玉莲轻轻握住父亲的手,眼中闪烁着泪花:“是啊,父亲,等您好了,我们一定要好好报答宋公子。”
日子一天天过去,黄老爷一家的生活慢慢有了起色。
黄老爷的身体越来越好,己经能够在庭院中散步。
玉莲也开始帮忙打理家中的琐事,将一切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而春燕,则时常跟着宋云龙外出,了解民间疾苦,学习如何治理地方。
她聪慧伶俐,对宋云龙的教导总是一点就通,宋云龙看着妹妹的成长,心中满是欣慰。
然而,就在宋云龙以为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一个神秘人悄然来到了苏州。
此人行踪诡秘,时常在夜晚出没于城中的各个角落,似乎在谋划着什么。
一天夜里,宋云龙处理完公务,正准备休息,突然收到一封匿名信。
信中只有寥寥数语,却让他脸色大变:“小心身边人,大祸将至。”宋云龙眉头紧锁,陷入了沉思,这封信究竟是谁送来的?所谓的大祸又是什么?身边人又指的是谁?
他的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而这突如其来的警告,也预示着更大的危机即将来临,宋云龙和他身边的人又该如何应对这未知的危险呢?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