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小娘子

第111集 经纬新章

加入书架
书名:
乞丐小娘子
作者:
离翁随笔
本章字数:
3160
更新时间:
2025-06-12

霜降过后,扬州城飘起细密的雨丝。"明心"布庄顶楼的玻璃工坊内,恒温系统让各色丝线保持着最佳状态。圆圆站在3D设计台前,看着阿砚与法国设计师苏菲合作的全息投影——一幅以梵高《星月夜》为灵感的刺绣草图在光影中流转,丝线的走向与笔触完美契合。

"干娘,材料实验室传来新突破!"林安匆匆赶来,手中捧着密封盒,"我们成功将石墨烯融入丝线,绣品不仅能防水防火,还能根据环境温度变换色彩。"

话音未落,楼下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小满脸色苍白地冲进来:"不好了!联盟在米兰的巡回展被恶意举报,说我们的展品涉嫌抄袭AI设计!现场己经围了大批记者!"

圆圆指尖轻叩桌面,目光扫过墙上悬挂的"明心"匾额:"立刻联系联盟的法律顾问,准备好所有设计手稿和创作记录。阿砚,你和苏菲带着创作过程的影像资料,连夜飞往米兰。记住,事实胜于雄辩。"

当团队抵达米兰时,展厅外己被媒体围得水泄不通。举着"手工刺绣盗用AI成果"标语的人群中,隐约可见那家跨国企业的标志。阿砚深吸一口气,打开展厅大门——全息投影墙正在循环播放《星月夜》刺绣从构思到完成的全过程,三百多个小时的创作记录被分解成清晰的时间轴,每一根丝线的选择、每一次针法的调整都有据可查。

"各位请看。"苏菲用流利的英语指着屏幕,"AI或许能生成图案,但只有人类的双手,才能赋予作品灵魂。"她展示着绣品背面错综复杂的针脚,"这些不规则的走线,正是手工刺绣的独特印记。"

然而,舆论的风波并未平息。网络上,大量水军开始带节奏,"手工刺绣己死"的话题冲上热搜。更棘手的是,部分联盟成员因承受不住压力,提出退出。

"或许我们该做出些改变。"周明远看着持续下跌的股价,"要不我们也推出AI辅助设计的产品线?"

圆圆摇了摇头,目光坚定:"我们不能在别人定义的赛道上赛跑。通知全球分号,举办'人与机器的对话'主题展览。我们不仅要展示手工刺绣的不可替代性,还要重新定义'创新'的内涵。"

一个月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内,"明心"策划的展览惊艳众人。展厅中央,一台AI刺绣机与十位绣娘并排而坐,同时创作同一幅图案。随着时间推移,差异逐渐显现——AI作品整齐划一,却透着冰冷的机械感;绣娘们的作品虽各有风格,却在针脚间流淌着温度。

最引人注目的是互动装置"心灵丝线"。参观者戴上脑电波传感器,将情绪转化为丝线颜色,绣娘根据这些色彩即兴创作。当一位自闭症儿童的脑波数据化作淡紫色丝线,在绣娘手中变成温柔的薰衣草时,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这不是竞争,而是对话。"圆圆在开幕式上发言,"机器是工具,人是灵魂。手工刺绣的价值,在于它永远是人类情感的延伸。"她展示着新研发的智能刺绣台,"我们开发这个设备,不是为了取代手工,而是让匠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专注于创意与情感表达。"

这场展览彻底扭转了局势。《纽约时报》评价:"明心用艺术证明,技术的进步不应以牺牲人性为代价。"那家跨国企业主动撤下不实言论,并提出合作意向。更令人欣喜的是,全球各地掀起了"重拾手工"的热潮,年轻人纷纷走进刺绣工坊,感受指尖创作的魅力。

年终,"明心"在扬州举办首届世界手工艺术峰会。会议现场,联盟正式发布"经纬计划"——在全球建立百所手工艺术学院,培养兼具传统技艺与现代视野的匠人;开发开源设计平台,让全球创作者共享文化资源;设立"星火基金",资助濒危手工艺的复兴。

当各国代表在合作协议上签字时,窗外的老槐树落下最后一片叶子。圆圆翻开崭新的《谢氏义商录》,在扉页写道:"商道如经纬,技艺似丝线。唯有以创新为梭,以匠心为轴,方能织就跨越时代的文明锦缎。"

深夜,布庄的工坊依然灯火通明。小满带着学徒们尝试用新型材料创作,笑声与丝线的窸窣声交织。老槐树的枝桠在夜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见证:属于"明心"的传奇,正以全新的姿态,继续书写着无限可能。

(待续)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