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时节,扬州城的老槐树郁郁葱葱,枝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仿佛在为“明心”布庄即将迎来的盛事而欢呼。全球手工刺绣文化联盟的第一届“经纬杯”刺绣大赛颁奖典礼,即将在这里举行。大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三千多名选手参赛,作品涵盖了传统刺绣技法与各种创新融合的风格,这不仅是技艺的比拼,更是文化多元性的展示。
颁奖典礼当日,“明心”布庄被装点得格外喜庆。展厅内,获奖作品错落陈列,每一件都凝聚着创作者的心血与智慧。来自非洲的刺绣作品用艳丽的色彩和夸张的几何图形,诉说着部落的古老传说;日本的和绣作品则以细腻的针脚和淡雅的色调,展现出大和民族对自然的敬畏。而小满的《星际绮梦》刺绣作品,巧妙地运用了石墨烯变色丝线,模拟出宇宙星辰的神秘变幻,一举夺得青年组的冠军。
“干娘,这次大赛的成功举办,让手工刺绣的热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林安兴奋地向圆圆汇报,“各大媒体争相报道,我们收到了来自全球各地艺术院校的合作邀请,希望开设手工刺绣相关的课程。”
圆圆微笑着点头,目光在一幅幅作品间游走:“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手工刺绣能有今天的影响力,离不开每一位匠人的坚守与创新。”她走到小满的作品前,轻轻抚摸着那细腻的针脚,“小满,你这次的作品让世界看到了新一代绣娘的创造力,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小满脸颊微红,眼中闪烁着光芒:“干娘,我想带着这些获奖作品,去贫困山区和偏远地区开展巡回展览。我希望让更多孩子看到,刺绣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改变命运的途径。”
这个想法得到了众人的一致支持。很快,小满带着团队踏上了旅程。他们的第一站是贵州的一个苗寨,那里的孩子们从未见过如此精美的刺绣作品。当小满打开一幅幅刺绣画卷时,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惊叹与向往。
“姐姐,这些都是你绣的吗?”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小女孩拉着小满的衣角问道。
小满笑着蹲下身子:“姐姐和很多像你们一样热爱刺绣的人一起完成的。你们看,这些丝线可以变成美丽的图案,就像把你们心中的梦想绣在了布上。”
在苗寨的日子里,小满和团队成员手把手教孩子们刺绣。她们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孩子对色彩和线条有着天然的敏锐感知,虽然工具简陋,但孩子们用草叶、树枝在布上练习针法时,那股专注与热情让人为之动容。
然而,在偏远地区推广刺绣并非一帆风顺。资金短缺、交通不便、文化差异等问题接踵而至。有些家长认为刺绣不能当饭吃,不如让孩子早早出去打工;还有些地方的传统观念认为,刺绣是女孩子的“闺阁技艺”,不适合大规模推广。
面对这些困难,小满没有退缩。她和团队成员一家一户地拜访,用自己的故事说服家长:“我曾经也是个迷茫的孩子,但刺绣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它不仅能创造美,还能带来收入,改变生活。”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小满通过网络发起众筹,“明心”布庄也专门设立了“刺绣梦想基金”,为偏远地区的孩子提供工具和材料。
与此同时,圆圆在扬州与全球顶尖的科技公司展开合作。他们计划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打造一个沉浸式的刺绣学习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孩子们即使身处偏远山区,也能身临其境地学习世界各地的刺绣技艺,与大师们“面对面”交流。
经过半年的努力,小满的巡回展览取得了显著成效。越来越多的孩子加入到刺绣的行列,一些孩子的作品甚至在当地的文化集市上售出。而VR/AR学习平台也正式上线,首日注册用户就突破了十万。
年末,“明心”布庄再次举办全球刺绣文化论坛。小满带着各地孩子的刺绣作品回到扬州,这些充满童真与创造力的作品成为了论坛上最耀眼的亮点。
“从这些孩子的作品中,我看到了手工刺绣的无限未来。”圆圆在论坛上发言,“我们不仅要传承技艺,更要让它成为连接世界、改变生活的桥梁。”她宣布,“明心”将联合全球手工刺绣文化联盟,在未来五年内,为一百个贫困地区建立刺绣工坊,培养十万名刺绣人才。
窗外,老槐树的枝叶在月光下摇曳,仿佛在为这个宏伟的计划而鼓掌。圆圆翻开《谢氏义商录》,在新的一页写道:“商道无垠,技艺传承之路亦无尽头。当我们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用爱与责任点燃希望,便能让手工刺绣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成就云程万里的辉煌。”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