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巧匠:我用黑科技振兴家门

第51章 培养人才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巧匠:我用黑科技振兴家门
作者:
牛马真言
本章字数:
4318
更新时间:
2025-07-01

阮锦莲刚放下电话,脸色就沉了下来。

“怎么了?”陆川发现她的异样。

“IBM提前发布中文系统。”她霍地站起身来:“张国强刚才汇报,他们己经在挖我们的软件工程师。”

“挖人?”

“高薪挖人,还承诺绿卡。”她转过身,脸色铁青,“三天内己经有两个核心程序员递交了辞职申请。”

陆川皱眉:“这是在釜底抽薪。”

“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步伐。”

她拿起文件就往外走,“去京城大学”

王教授的办公室里,阮锦莲:“王老师,我们需要大批计算机人才,而且是现在就需要。”

“你来得正好。”王教授放下手中的试卷,“我正为这事犯愁。各个单位天天来要人,可我们每年培养的学生才几十个。”

“我想在重点大学开设计算机专业。”阮锦莲拿出早就准备的方案,“设备和资金我来解决,学校提供场地和学生。”

王教授翻着方案,眼神渐渐亮了起来。

“师资是个大问题。”他合上文件,“全国懂计算机的老师加起来不到一百个。”

“我来培训。”

“你一个人?”

“我的技术团队,还有从米国交流回来的专家。”

“两个月内,我要培训出第一批合格的计算机教师。”

一个月后,京城大学的阶梯教室里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授。

阮锦莲走上讲台,身后投影着一台中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图。

“各位老师,今天我们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她指着屏幕,“计算机不是快速的计算器,而是一台可以改变指令的机器。”

台下清大的张教授举手:“阮老师,能具体解释一下可编程性吗?”

“计算器只能按固定程序运算,计算机可以通过软件改变功能。”她在黑板上画出简单框图,“这就是为什么计算机是革命性的。”

培训进行到第五天,沪海交大的李教授课后找到她。

“阮老师,您讲的内容比我在米国看到的教材还要深入。”

“因为我们不能只学表面。”阮锦莲收拾着教具,“如果只是照搬,永远追不上别人。”

培训结束后,阮锦莲马上编写教材。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逐渐成型。

“锦莲,你这是在搞教育革命。”钱老总翻看着厚厚的教材稿,“这套体系比国外的还要系统。”

“必须系统。”她抬起头,“我们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秋季开学,首批计算机专业学生入学。三所学校各招收五十人,都是从数学、物理专业选拔的尖子生。

第一堂课,阮锦莲亲自到场。

教室里一百五十双眼睛注视着她。

“同学们,欢迎进入计算机的世界。”她提高了音量,“十年后,你们将成为华国信息产业的中坚力量。”

一个学生怯生生地举手:“阮老师,计算机真的会像您说的那样普及吗?”

“不仅会普及,还会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她走到黑板前,“信息就是力量,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

课后,学生们围了上来。

“阮老师,华国的计算机技术真的能超过米国吗?”

“不是超过,是必须超过。”她语气中充满自信,“我们有后发优势,可以避免很多弯路。”

消息很快传开,全国各地的大学纷纷派人来取经。

“阮总,师范大学、农业大学都来了申请。”张国强拿着一叠文件,“他们都想开计算机专业。”

“来者不拒。”

“可是我们的师资力量…”

“那就再办培训班。”阮锦莲打断他,“人才培养这件事,多多益善。”

半年后,第一批学生的成绩让所有人震惊。不仅理论掌握扎实,动手能力更是远超预期。

“这些孩子太厉害了。”王教授兴奋地打电话给阮锦莲,“己经有学生能独立编写完整程序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学生们开始展现创新能力。沪海交大的学生设计出简单的文字处理软件,清大的学生编写了数据库管理程序。

“阮老师,我们想做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京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班长找到她,“能提供技术指导吗?”

“可以的。”看着眼前这些充满干劲的学生,“但我有个要求,做出来的系统必须能实际使用。”

学生们组成项目小组,从需求分析开始,一步步完成系统设计。

三个月后,成绩管理系统正式上线。

“太好用了!”教务处老师试用后赞不绝口,“比手工登记效率高出十倍。”

消息传到教育部,部长亲自来视察。

“这就是学生开发的系统?”部长看着屏幕上整齐的数据表格,“功能很实用。”

“学生们很有创造力。”阮锦莲操作着系统演示各个模块,“关键是要给他们实践机会。”

部长当场拍板:“这个经验要全国推广,教育部决定拨专款支持更多学校开设计算机专业。”

春节前,阮锦莲收到各地学校的汇报。学生们用自己开发的系统服务着各个单位。

图书管理、工资核算、汉字输入,每一个项目都在创造实际价值。

“锦莲,你看这组数据。”陆川拿着统计报告,“今年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比去年增长了三倍。”

“供不应求是好现象。”她看着数据,心里却有些担忧,“但也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速度还不够快。”

春天,第一批学生即将毕业。各大单位提前半年就开始抢人,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优厚。

“阮老师,我想去您的公司。”班长找到她,“我想参与更多技术研发。”

“欢迎。”她笑了笑,“不过我建议你们不要都涌向大城市,中小企业同样需要计算机人才。”

毕业典礼上,阮锦莲作为特邀嘉宾发言。

“同学们,你们是华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她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希望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住技术报国的使命。”

热烈的掌声在会场回荡。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