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锦莲刚放下电话,脸色就沉了下来。
“怎么了?”陆川发现她的异样。
“IBM提前发布中文系统。”她霍地站起身来:“张国强刚才汇报,他们己经在挖我们的软件工程师。”
“挖人?”
“高薪挖人,还承诺绿卡。”她转过身,脸色铁青,“三天内己经有两个核心程序员递交了辞职申请。”
陆川皱眉:“这是在釜底抽薪。”
“所以我们必须加快步伐。”
她拿起文件就往外走,“去京城大学”
王教授的办公室里,阮锦莲:“王老师,我们需要大批计算机人才,而且是现在就需要。”
“你来得正好。”王教授放下手中的试卷,“我正为这事犯愁。各个单位天天来要人,可我们每年培养的学生才几十个。”
“我想在重点大学开设计算机专业。”阮锦莲拿出早就准备的方案,“设备和资金我来解决,学校提供场地和学生。”
王教授翻着方案,眼神渐渐亮了起来。
“师资是个大问题。”他合上文件,“全国懂计算机的老师加起来不到一百个。”
“我来培训。”
“你一个人?”
“我的技术团队,还有从米国交流回来的专家。”
“两个月内,我要培训出第一批合格的计算机教师。”
一个月后,京城大学的阶梯教室里坐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授。
阮锦莲走上讲台,身后投影着一台中华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图。
“各位老师,今天我们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她指着屏幕,“计算机不是快速的计算器,而是一台可以改变指令的机器。”
台下清大的张教授举手:“阮老师,能具体解释一下可编程性吗?”
“计算器只能按固定程序运算,计算机可以通过软件改变功能。”她在黑板上画出简单框图,“这就是为什么计算机是革命性的。”
培训进行到第五天,沪海交大的李教授课后找到她。
“阮老师,您讲的内容比我在米国看到的教材还要深入。”
“因为我们不能只学表面。”阮锦莲收拾着教具,“如果只是照搬,永远追不上别人。”
培训结束后,阮锦莲马上编写教材。从基础理论到实践应用,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逐渐成型。
“锦莲,你这是在搞教育革命。”钱老总翻看着厚厚的教材稿,“这套体系比国外的还要系统。”
“必须系统。”她抬起头,“我们不能总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
秋季开学,首批计算机专业学生入学。三所学校各招收五十人,都是从数学、物理专业选拔的尖子生。
第一堂课,阮锦莲亲自到场。
教室里一百五十双眼睛注视着她。
“同学们,欢迎进入计算机的世界。”她提高了音量,“十年后,你们将成为华国信息产业的中坚力量。”
一个学生怯生生地举手:“阮老师,计算机真的会像您说的那样普及吗?”
“不仅会普及,还会彻底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她走到黑板前,“信息就是力量,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掌握了未来。”
课后,学生们围了上来。
“阮老师,华国的计算机技术真的能超过米国吗?”
“不是超过,是必须超过。”她语气中充满自信,“我们有后发优势,可以避免很多弯路。”
消息很快传开,全国各地的大学纷纷派人来取经。
“阮总,师范大学、农业大学都来了申请。”张国强拿着一叠文件,“他们都想开计算机专业。”
“来者不拒。”
“可是我们的师资力量…”
“那就再办培训班。”阮锦莲打断他,“人才培养这件事,多多益善。”
半年后,第一批学生的成绩让所有人震惊。不仅理论掌握扎实,动手能力更是远超预期。
“这些孩子太厉害了。”王教授兴奋地打电话给阮锦莲,“己经有学生能独立编写完整程序了。”
更让人惊喜的是,学生们开始展现创新能力。沪海交大的学生设计出简单的文字处理软件,清大的学生编写了数据库管理程序。
“阮老师,我们想做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京城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班长找到她,“能提供技术指导吗?”
“可以的。”看着眼前这些充满干劲的学生,“但我有个要求,做出来的系统必须能实际使用。”
学生们组成项目小组,从需求分析开始,一步步完成系统设计。
三个月后,成绩管理系统正式上线。
“太好用了!”教务处老师试用后赞不绝口,“比手工登记效率高出十倍。”
消息传到教育部,部长亲自来视察。
“这就是学生开发的系统?”部长看着屏幕上整齐的数据表格,“功能很实用。”
“学生们很有创造力。”阮锦莲操作着系统演示各个模块,“关键是要给他们实践机会。”
部长当场拍板:“这个经验要全国推广,教育部决定拨专款支持更多学校开设计算机专业。”
春节前,阮锦莲收到各地学校的汇报。学生们用自己开发的系统服务着各个单位。
图书管理、工资核算、汉字输入,每一个项目都在创造实际价值。
“锦莲,你看这组数据。”陆川拿着统计报告,“今年企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比去年增长了三倍。”
“供不应求是好现象。”她看着数据,心里却有些担忧,“但也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速度还不够快。”
春天,第一批学生即将毕业。各大单位提前半年就开始抢人,开出的条件一个比一个优厚。
“阮老师,我想去您的公司。”班长找到她,“我想参与更多技术研发。”
“欢迎。”她笑了笑,“不过我建议你们不要都涌向大城市,中小企业同样需要计算机人才。”
毕业典礼上,阮锦莲作为特邀嘉宾发言。
“同学们,你们是华国计算机事业的开拓者。”她看着台下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希望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记住技术报国的使命。”
热烈的掌声在会场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