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巧匠:我用黑科技振兴家门

第48章 技术升级

加入书架
书名:
重生巧匠:我用黑科技振兴家门
作者:
牛马真言
本章字数:
4698
更新时间:
2025-06-22

“停!全部停下!”

阮锦莲推开实验室大门,刺鼻的焦糊味扑面而来。

测试台上青烟袅袅,价值十几万的进口检测设备黑屏死机,几个技术员手忙脚乱拔着插头。

“怎么回事?”

技术部主任老赵满头大汗,手里攥着一块发黑的芯片。

“阮总,新采购的协处理器芯片,一通电就烧了。”

阮锦莲接过那块废品。原本银亮的表面己经焦黑,彻底报废。

心疼。

三万块钱,就这么没了。

“第几块了?”

“第七块。”

老赵的声音发颤。七块芯片,二十一万,够一个工人干一辈子。

“供应商怎么说?”

“昨天刚接到通知。”老赵苦笑,“技术管制升级,这种高性能芯片不再对华国出口。”

又是技术管制。

阮锦莲太阳穴突突跳。刚在市场站稳脚跟,老外就开始釜底抽薪。

“库存还有多少?”

“三十块。按现在的烧毁速度,最多撑一个月。”

门外脚步声急促。

张国强冲进来,气喘吁吁。

“阮总,大事不好!京城气象局打电话,下个月交不了货就要违约赔偿!”

违约赔偿?

气象局合同一百二十万,违约金三十六万。

“还有沪海港务局催船期调度系统,再不上线就重新招标。”

这下更糟了。

实验室里所有人都看向阮锦莲,等她拿主意。

“开会。”

半小时后,会议室坐满了人。

技术部、生产部、采购部负责人齐聚。

“情况大家都清楚。”阮锦莲开门见山,“进口芯片断供,库存不够,客户催得紧。谁有办法?”

采购部小刘举手。

“香港代理商愿意出货,但要加价五倍。”

五倍!

三万变十五万,这是抢劫。

老赵清清嗓子。

“京城那边有个研究所在搞类似芯片,但性能只有进口货一半。”

性能减半,客户肯定不买账。

会议室陷入沉默。

刚毕业的硕士生小王怯怯举手。

“阮总,要不咱们自己做?”

自己做芯片?

窃窃私语声响起,有人摇头,有人苦笑。

“小王,你知道芯片研发要多少钱吗?”老赵摆手,“国外千万美元起步。”

“我们不做最先进的。”小王脸涨得通红,“做够用的,解决燃眉之急。”

够用就行。

阮锦莲来了精神。

“小王说得对。”她起身走向白板,“谁说一定要做最先进的?我们做最适合的。”

拿起马克笔,画了个简单框图。

“想想我们客户用计算机做什么?财务管理、数据处理、科学计算。不需要花哨功能,关键是稳定可靠。”

老赵若有所思。

“针对性设计?”

“对。”阮锦莲继续画图,“16位处理器,专门优化数值运算。别的不管,就解决客户实际需求。”

张国强提出关键问题。

“设计周期呢?客户等不了三五年。”

阮锦莲心中己有计划。

前世记忆这时发挥作用,那些复杂的现代处理器架构,简化后正是现在需要的。

“半年。”

“半年?”所有人瞪大眼睛。

“我有些参考资料。”阮锦莲拍拍桌上文档,“能省不少弯路。”

两小时会议后,自主芯片研发项目正式启动。

接下来两个月,实验室日夜不息。

阮锦莲从各大院校挖来十几个微电子高材生,又从军工厂请来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

设计工作分组进行:指令集设计、逻辑电路设计、版图设计、测试验证。

困难接踵而至。

设计软件不够,只能手工绘制图纸。验证设备老旧,经常出错。最头疼的是团队成员来自不同单位,技术路线争执不断。

“这指令格式不对!”清大博士生老孙拍桌子,“按国际标准应该这样!”

“国际标准?”军工厂老师傅不服,“我们又不照抄别人,干嘛按他们套路?”

争执越来越激烈,差点动手。

阮锦莲一次次调停,统一思路。

三个月过去,第一版设计图纸完成。

仿真测试结果不理想,运算速度达不到指标。

“再改。”

又是一个月通宵达旦。

第二版设计完成,仿真测试通过,但功耗太高,发热严重。

“再改。”

第三版、第西版、第五版。

团队成员开始抱怨。

有人要回原单位,有人说项目不可能成功。

最困难时,连老赵都私下找阮锦莲。

“阮总,要不想想其他办法?芯片设计真的太复杂。”

阮锦莲看着墙上密密麻麻的设计图纸。

每张都代表无数个日夜心血。

“再试一次。第六版不行,我们就想别的办法。”

第六版终于成功。

仿真测试显示各项指标达到要求。运算速度比8位芯片快三倍,功耗控制在合理范围。

样片制造联系了京城郊区705厂。

厂长老陈看了设计图纸,皱眉。

“小阮,这设计挺复杂。我们厂以前做简单电路,这个16位处理器…”

“有困难?”

“倒不是不能做,就是良品率可能不高。第一批样片能有两成良品就不错。”

两成良品率,十块芯片只能成功两块。

但己没有选择。

“没关系,先做五十片试试。”

样片制造周期六周。

这六周里,阮锦莲每天打电话询问进度。

第五周时,705厂传来坏消息:第一批样片全部失败,电路短路。

阮锦莲当夜赶到705厂,和技术人员分析失败原因。

问题出在版图设计,某区域布线过密。

修改后重新制造,又是六周。

这次成功了。

五十片样片,成功十二片,良品率24%。

实验室里,所有人屏息凝神。

小王小心翼翼把芯片插到测试板上。

“通电。”

指示灯亮起。

“时钟信号正常。”

“复位成功。”

“开始加载测试程序。”

屏幕上数字飞快滚动。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种运算指令逐一测试。

“全部通过!”小王声音变调。

性能测试结果更令人振奋。

同样计算任务,新芯片用时比8位芯片缩短一半以上。

消息传到钱老总那里,他立即带专家组赶来验收。

“小阮啊。”钱老总拿着测试报告,满脸欣慰,“这回我们真有自己的芯片了。”

“钱老总,这只是开始。”阮锦莲指着样片,“量产还有很多技术问题要解决。”

“需要什么支持,尽管提。”

正说着,张国强急匆匆冲进来。

“阮总,紧急情况!”

错乱漏章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